第十一章 永 安(第2/5頁)

9

這份詔令還頒布了拜上帝教會五位首領的尊號,把太平天軍從紫荊山的離析之中帶到永安的就是這些神明的代言人和將帥:洪秀全稱天王,乃萬歲之主;楊秀清封東王,稱九千歲;蕭朝貴封西王,稱八千歲;馮雲山封南王,稱七千歲;韋昌輝封北王,稱六千歲。年僅二十出頭但已屢建戰功的石達開封翼王,稱五千歲。之前幾個月,這些人被稱為“王父”、“王爺”,這些稱號要取消,因為“爺”犯了上帝耶和華的名諱,凡人使用天父皇上帝的名乃為“歪例”,冒犯了天父皇上帝。10

同理,洪秀全表示,他自己決不僭稱為“帝”、“上”、“聖”,只能稱“主”,而“王”則只能由這幾位封王使用。為了強調這幾位首領的特殊地位,嗣後在太平天國所有文書中,只要提到古往今來稱“王”之人,便在“王”字左邊加一反犬旁,寫作“狂”。11

洪秀全頒此詔令,意在向信徒保證,他們艱苦創業和自我犧牲必將獲得回報,而蕭朝貴和楊秀清兩人則賦予太平軍現下正在進行的戰鬥以合理說法,不過他們是以“太平天國”的“總參謀長”身份,而非天父上帝和天兄耶穌的代言人來發言。楊秀清和蕭朝貴告訴信徒,他們現在所經歷的乃是天父皇上帝第四次顯聖。第一次顯聖是全知全能全在的聖靈之父,天父皇上帝用六天時間創造了天地萬物,卻又用四十天洪水滅世。第二次是他“降凡救以色列出麥西國(即埃及)”。第三次是他“遣救世主耶穌降生猶太國,替世人贖罪受苦矣”。第四次則是天父皇上帝遣“天使接天王升天,命誅妖,差天王作主救人”。皇上帝和耶穌為了助洪秀全完成艱巨重任,先後“降凡,顯出無數權能,誅盡幾多魔鬼”,這些妖魔的首領乃是新登基的“胡奴之後滿妖鹹豐”及其盟友老蛇妖,此兩妖及其爪牙迷惑了諸多漢人;同屬洪門的三合會和天地會初時雖“同心同力,立下了堅決消滅滿清的契約”,但也降於清妖。12

楊蕭兩人為了籠絡太平軍中原為會黨成員者,坦言拜上帝會會眾已不如最初那麽純潔。他們還暗指他們知道內部有變妖者,的確,兩人的威望大部分來自他們以天父天兄的身份識破並懲罰那些為朝廷效命或打算投向官軍陣營的叛徒。至少在半年之前就有這些陰謀,其中牽連到幾百人精心策劃,兩邊效忠,如今這些人冒稱一心支持太平天國,逃出官軍,要進永安為天王“效命”雲雲。以往有幾次,涉嫌叛變者都遭處決或重刑鞭打——即使在進攻永安打得最艱苦時也是如此——現在又有新的事例被發現,連永安城內也不例外。13

永安雖然地方較大,但它是不是比桂平一帶更牢固,還在未定之天。約有兩萬名太平軍守著永安城,其謹慎的程度勝過以往駐守其他基地——太平軍在城墻外一英裏處設置防禦工事,在更遠的鄉下設立第二道防線,並在附近的驥江派船只四下巡邏,以木建成高塔作為望哨或架設弓箭。官軍不給太平軍一絲喘息的機會,部隊不斷湧來14,在永安城西南紮下大營,又在西北紮下小營,加上當地官府、團練及叛離太平軍的匪幫的支持,到了1851年底,官軍總數超過了四萬六千人。但連官軍也不是都那麽可靠——有的官軍私下與太平軍以物易物,在薄暮和煙霧的掩護下,交換著魚、肉、泡菜——但每隔一陣,官軍會對太平軍發動大規模進攻,以切斷太平軍的南北交通線,或是進攻防線外緣的村落15

1851年12月10日,官軍在廣州副督統烏蘭泰的率領下,對永安城發動了一次最猛烈的反攻。烏蘭泰與太平軍交手已逾一年,毫無斬獲,如今也學了乖,將目標集中在坐落於太平軍周邊防禦防線最南端的水竇村,它是太平軍在驥江上的前哨陣地和糧草貯藏地,也是太平軍陸上部隊和羅大綱水軍船隊聯系的關節點。官軍至少有五營進攻水竇村,太平軍立即兵分兩路,一支從永安城出發,另一支從第一道防線派出,欲救回這個糧草貯藏地,但都被官軍擋回。結果要塞被毀,糧草焚燒一空。此戰之後,烏蘭泰為了謹慎起見,率軍撤回大營。16

在水竇村一役,三年以來一直代天兄傳諭的西王蕭朝貴負了重傷。天兄傳諭見於太平天國一份機密文獻:

辛開元年十月十八日(公元1851年12月10日)天兄勞心下凡,時在永安。天兄因西王誅妖,受些小傷,不甚要緊,欲安天王及眾等心,爰降聖旨諭眾小曰:“爾眾小,安慰爾二哥寬心安福。貴妹夫受些苦難,不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