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被崇禎坑死的三個能臣(第3/5頁)

天雄軍之所以戰鬥力強,與盧象升對戚繼光軍事思想的研讀不無關系,但他同樣也有自己的發明。天雄軍的士兵,大多來自同一個地方,且相互之間多有親屬關系,凝聚力極強。與此同時,天雄軍的中級軍官,許多都是由富有戰鬥經驗的文官擔任,這些人無匪氣有血氣,打起仗反而更勇猛,紀律性更強。當然如此凝聚力,也得益於盧象升本人的“幹部帶頭作用”,每次打仗,他都是沖在最前面,另外軍隊有軍規:沖鋒時,軍官要沖在士兵前面,軍官落在士兵後面的,戰後定斬不饒,真個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從崇禎六年起,盧象升率領他的天雄軍,先戰湖北旬陽六縣,率孤軍深入山谷絕地,九戰九捷,消滅農民軍馬回回部數萬人,繼而又在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官升“五省總理”,節制江北、河南、山東、湖廣、四川軍務,並被賜尚方寶劍。6個月後,盧象升在洛陽大破李自成,並一路追殺到滁州,與30萬農民軍血戰,經一天一夜戰鬥,再次打垮李自成,迫使李自成逃往陜西。短短3年間,盧象升大小百余戰,先後擊敗李自成、高迎祥、張獻忠等部,可謂大明朝的擎天柱石。

此時的大明帝國,已經是內憂外患,如此擎天柱石,自然是哪裏有裂縫往哪裏頂。內戰的裂縫剛剛頂住,外戰又來了。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一月,清軍(此時後金已經改國號為清)大舉進攻宣府、大同地區,這兩地自隆慶年間和蒙古封貢互市以來,已經“六十年不識兵革”,自然不是八旗軍的對手。當地守將不敢接戰,只是龜縮堡壘消極防守,清軍撤退時,甚至在沿途樹上寫下“百官莫送”幾個字,以示羞辱。二月,明王朝把正在與農民軍血戰的盧象升調任宣大總督。之後兩年,盧象升在當地整頓軍隊,修築邊防工事,“宣大兵威大震”。他更將一直跟隨自己南征北戰的“天雄軍”帶來,在當地吸納精壯,擴軍備戰,到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時,已有了2萬人規模。他深信,這支彼時中原戰場最精銳的軍隊,將是他匡扶天下的利器。

這段時間,崇禎對盧象升保持了推心置腹的信任,期間朝中不斷有言官彈劾他,有人說他“殺良冒功”,也有人說他在宣大“濫用民力”,崇禎皆充耳不聞。特別是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盧象升的好友戶部尚書侯旬(即戲劇家侯方域的父親)獲罪,刑部尚書鄭三俊意圖從寬發落,被大怒的崇禎連帶陪綁,眼看兩人性命不保,遠在宣大的盧象升主動為二人說情,崇禎隨即應允,將兩人開釋。這時期的崇禎,對盧象升是信任備至的,然而到了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八月,盧象升遭遇了崇禎最大的信任危機。

這年八月,清軍再次集結8萬大軍,由多爾袞率領經蒙古草原繞道南下,進攻北京外圍。九月二十二日,清軍破密雲,殺薊遼總督吳阿衡,兵下通州,眼見北京城危在旦夕。盧象升火速馳援,臨危受命被崇禎委任“總督天下兵”,賜尚方寶劍。比起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率1萬民團救援京城的情況,彼時盧象升,手握宣大精騎、關寧鐵騎等諸路勁旅,旌旗招展,與清軍八旗相持。

深知責任重大的盧象升決定主動出擊,九月三十日,盧象升進軍保定,決定先打保定清軍。是日深夜,盧象升發起夜襲,派3000精銳奇襲,戰前下死命令“刀必見血,馬必喘汗,人必帶傷,違者斬”。戰事爆發後,盧象升身先士卒,明軍奮勇沖殺,清軍反應不及,一度潰卻。當盧象升欲主動出擊時,卻驚訝地發現,他的後續部隊竟突然消失了。原來崇禎派來的監軍太監高起潛竟擅自撤退,把率先沖陣的盧象升給“曬”了。還好明軍死戰,終從清營突圍而出,但是傷亡過半。經此一戰,保定清軍稍卻。可兵部尚書楊嗣昌卻大肆渲染,指責盧象升擅自出戰,以至大敗。次日盧象升被崇禎下詔申斥,滿腔殺敵之心,連遭冷水。

高起潛給盧象升搗亂,是因為人品問題。高起潛此人性情貪婪,是崇禎信任的“禦馬監總管”,出外監軍時常大肆索賄,如洪承疇、邱禾嘉等人皆大筆賄賂,唯獨盧象升不買賬,自然結了梁子。楊嗣昌整盧象升,是因為“路線問題”,彼時明朝內憂外患,楊嗣昌堅信“攘外必先安內”,主張與清軍媾和,盧象升堅決反對,在馳援京城面見崇禎時,就曾以“臣只知帶兵打仗”一句,諷刺楊嗣昌的求和政策,二人因此結怨。而崇禎本人也在戰和之間猶豫不定。卷進這個漩渦,盧象升自然處處掣肘。保定之戰後,崇禎求和之心大起,楊嗣昌又添油加醋,說盧象升“壞事”,為不讓盧象升給議和大事搗亂,崇禎一面命盧象升進兵巨鹿,一面將盧象升本部兵馬盡數拆分。十一月,盧象升進抵巨鹿抗敵,身為“總督天下兵馬”的他,手裏竟然只剩下1萬兵馬,他的精銳天雄軍大部以及原本應由他指揮的關寧鐵騎,皆被高起潛扣著。巨鹿地處要沖,是清軍必爭之地,見盧象升兵少,清軍起初存輕視之心,多次發動進攻,都被盧象升奮力打退,整整一個月,清軍竟數度攻巨鹿不克。這時楊嗣昌又添亂,將盧象升的士兵又調出5000歸高起潛,十二月,多爾袞集中8萬主力圍攻巨鹿,開戰之前,盧象升抱定必死之心,召集當地鄉民哭泣說:“我等死在旦夕,不願連累百姓遭兵。”為免當地百姓生靈塗炭,決定主動進攻,向清軍主力發起“自殺式攻擊”。百姓無不感動,紛紛捐出家中僅有口糧。十二月十五日,盧象升率部在蒿水橋與清軍接站,8萬清軍將盧象升部重重包圍,戰鬥從中午打到深夜,在付出了巨大代價後,清軍終於全殲了盧象升部5000兵馬,盧象升本人在格殺了20多名清軍後,率僅有20余人沖向清軍軍陣,亂箭之中壯烈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