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相矛盾的共和國(第2/10頁)

別人如何提到自己的名字也很重要。在共和國,一個好公民是大家公認為“好”的公民。羅馬人看不出美德和名聲有什麽區別,用同一個詞honestas表示它們。全城一致贊同是羅馬人所極力追求的。只要大街上聚集有心懷不滿的公民,羅馬便有機會得到更大的光榮。每次發生公民騷亂時,行政官的職位便會增加:公元前494年,增加了市政官(aedileship)和保民官(tribunate);前447年,會計官(quaestorship);前367年,司法官(praetorship)。職位越多,需負責任的範圍越廣,獲取成就和贏得贊同的機會越多。公民們最渴求的是別人的贊美,最懼怕的是壞名聲。之所以能維持健康的競爭精神,阻止它墮落為自私的野心,羅馬人依靠的不是法律,而是一種覺悟:在公眾面前,名聲不能壞了。盡管鬥爭很激烈、競爭的形勢很嚴峻,但虛榮自負被認為是幼稚的,羅馬的公共生活容不得這種心態。置個人榮譽於共同體利益之上是不能容忍的,羅馬人覺得只有野蠻人才會這麽做,只有比野蠻人更糟的國王才會這麽做。

在與其他公民的關系中,羅馬人受到的教導是馴服自己的競爭天性,使之服從於公共利益。處理與其他國家的關系時沒有這些限制。“羅馬人貪婪地追求贊美,追求榮譽,遠遠超過任何別的國家。”4對它的鄰居們來說,這意味著災難。羅馬軍團把殘酷和效率牢牢地結合在一起,其對手們很難適應。每當羅馬人遭遇抵抗,不得不強行攻略一座城市時,他們得手後的一貫做法是殺光所有能找到的生物。想知道哪些是軍團留下的殘磚斷瓦嗎?標志是混雜在一起的人的屍體、被分割的狗的腦袋、小牛的殘肢。5與野蠻人的冷血不同,羅馬人殺戮是為了讓人恐懼,是戰爭機器的一部分。軍團士兵的勇氣來自對羅馬的驕傲,來自跟它的命運榮辱與共的情感,而這種情感為每一位公民所分享。對外人而言是致命的,對羅馬人而言是關乎榮譽的。正是這同一種東西成為羅馬戰爭方式的特色。

即便如此,要讓意大利的其他城市認識到羅馬的征服天性,仍需要一個過程。在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一個世紀裏,那些相距僅10英裏左右的城市也不願順從,羅馬人為征服他們煞費周折。這不奇怪。不管怎麽說,最兇猛的掠食動物也有它的嬰幼時期。起初,羅馬人搶劫山地部落,與他們進行小規模戰鬥,逐漸發展了他們控制和殺戮的本能。到公元前360年,羅馬成為意大利中部的主人。接下來的幾十年,他們向南、北兩面擴張,粉碎一切反抗。共和國以驚人的速度成長,到公元前260年代,它已囊括了整個亞平寧半島。羅馬的榮耀也同步增長。對恭順地表示服從的城市,羅馬人大度地滿足他們的一些要求,一如保護者屈尊俯就地對待被保護者;敢於反抗的城市將面臨沒完沒了的戰鬥。羅馬人決不容許他們的城市蒙受羞辱,為挽回顏面,他們願死戰到底,不惜任何代價。

很快,在一場可以說關乎生死的鬥爭中,羅馬人有了展示決心的機會。這就是他們所進行過的最艱苦的迦太基戰爭。迦太基是一座閃米特(Semitic)殖民者建造的城市,位於北非海岸。它控制了地中海西部的商路,掌握了不亞於羅馬的資源。雖然主要是一個海上強國,但幾個世紀來,它也與西西裏島上的希臘移民城市進行了多次戰爭。如今,羅馬人來到了墨西拿海峽,與西西裏島隔海相望。對迦太基人來說,隨羅馬人而來的是一種全新的、不祥的局勢,西西裏的軍事平衡被打破了。希臘人很願意將羅馬人卷入他們與迦太基人的持續爭端中;而一旦參與進來,羅馬人便拋開了既有的遊戲規則。公元前264年,發生了一次關於條約中條款的小爭吵,羅馬人將它擴大為一場全面戰爭。盡管長久以來共和國僅限於內陸,沒有海軍;盡管後來建成的艦隊一次次地被對手或風暴摧毀,羅馬人還是忍受了20多年的慘重傷亡,最終打敗了迦太基。戰後雙方簽定了和平條約,迦太基人完全撤離西西裏島。突然間,羅馬擁有了海外帝國的第一塊基地。公元前227年,西西裏島成為羅馬的第一個行省。

共和國的戰線拉長了。羅馬人只是擊敗了迦太基,並沒有擊垮它。失去西西裏後,迦太基人的帝國夢聚焦在西班牙。在伊比利亞半島的山區,兇猛的山地部落集群而居,但他們擋不住迦太基人前進的步伐。半島上大量的貴金屬被勘探、被開采,迦太基人遽然暴富,開始謀劃報復。此時,對羅馬人的本性,他們的優秀將領已經有了深刻認識,不再抱任何幻想。他們知道,爭端一旦開啟,全面戰爭將不可避免,不徹底摧毀羅馬人的力量就不能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