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斯大林在捷推行聯合政府政策(第4/6頁)

[65]這一時期在斯洛伐克成立了兩個新政黨:勞動黨和自由黨。前者實質上是社會民主黨的一個分支,剛一成立就得到了斯共的認可。自由黨是在斯洛伐克民主黨的同意下成立的,主要由天主教教徒組成,該黨成為前赫林卡黨成員的庇護所。這兩個政黨的成員較少,影響力弱,主要是斯共同民主黨爭奪選民的產物。面對即將開始的議會選舉,斯共領導層顯得缺乏信心。斯共領導人什米特克在同蘇聯駐捷使館參贊奇恰耶夫談到選舉問題時說,他認為斯共獲勝的前提條件是,中央政府“明確承認斯洛伐克是一個單獨民族,承諾斯洛伐克工業化和其他純斯洛伐克的問題。如果在選舉以前這些問題會得到正面解決,那麽共產黨將取得巨大勝利”。[66]

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是一個在議會鬥爭中擁有豐富經驗的政黨,在慕尼黑事件以前的共和國議會選舉鬥爭中就多次取得過好成績,哥特瓦爾德曾任議會議員。捷共從國家解放伊始就已經在為議會選舉做著積極準備。捷共還擁有比其他政黨更為優越的先天條件:一是慕尼黑事件給國家造成的民族創傷。捷共緊緊抓住這一有力武器,譴責非共產主義政黨在慕尼黑時期的懦弱和西方的背叛行為,指出只有同蘇聯結盟才能為國家的獨立提供安全保障;二是來自蘇聯的解放。蘇聯軍隊在反法西斯鬥爭中作出的重大貢獻,增強了捷國民對蘇聯的好感,斯拉夫民族團結起來的思想在國內非常流行,這種情緒為捷共鞏固和增強自己的實力創造了有利條件。在這種形勢下,捷共非常注重自身組織的發展和對群眾組織的領導工作,並取得了明顯成績。1946年2月27日,捷共中央總書記斯蘭斯基和主席哥特瓦爾德就捷共八大和國民議會選舉的籌備情況向聯共(布)中央國際部報告說:“截至1946年1月1日,有黨組織13193個,其中工廠黨組織2950個,地方黨組織10239個,黨員數量為82.6萬名。黨提出了在黨的代表大會召開前把黨員數量增加到100萬人的任務,迄今為止已接納了101674名新黨員。我們相信,到3月底黨員數量將接近100萬人。”此外,全國性的群眾組織,如青年組織、農民組織、婦女組織和工會等都陸續建立起來,捷共在這些組織中基本都處於領導地位。[67]

為了籌備選舉和明確黨在下一階段的工作任務,1946年3月28~31日捷共在布拉格召開了第八次代表大會。[68]哥特瓦爾德在《今天的形勢、黨的政策及其行動綱領》的報告中闡述了捷共的戰略和策略,他指出:“從勞動人民的觀點來看,保持和鞏固我們目前內外政策的方針,保持和鞏固這一政策的人民的、民主的性質,徹底地實現和進一步創造性地發展我國民族民主革命已經開始的所有東西,這是一切問題中的問題,一切任務中的任務。”具體行動綱領主要包括如下內容:制定新憲法鞏固民族民主革命的成果;維護民族委員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的地位;讓捷克人同斯洛伐克人在國家中處於平等地位;迅速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清除戰爭後果,改善勞動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開展國有化和土地改革運動;結束向邊區移民工作;進行賦稅改革和建立社會保障體制,等等。[69]根據八大會議決議,捷共為籌備議會選舉采取了一系列具體措施。

第一,加強對工會組織的領導,開展工會運動。

4月19日,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屆統一工會聯盟代表大會開幕,捷克斯洛伐克工會聯盟同斯洛伐克工會聯盟合並,捷共領導人薩波托斯基被選為捷克斯洛伐克工會中央理事會主席。大會通過決議,要求進一步開展國有化運動,制定新憲法和鞏固國有化成果,在計劃的基礎上發展國民經濟,強調斯洛伐克地區工業化的重要性等。[70]

第二,加強宣傳,開展群眾運動。

八大會議結束後,黨的基層組織活躍起來,在各級群眾組織中努力開展工作。提出“為祖國多工作”的口號,組織星期六義務勞動,黨報黨刊對此廣泛宣傳。利用五一勞動節群眾集會廣泛宣傳共產黨的競選綱領,哥特瓦爾德呼籲:“人民應該給我們力量和全權,以便我們在民族陣線中起到重要作用,必須這樣做才能使民族陣線繼續前進,而不是後退。”[71]

第三,爭取有利於共產黨的競選規則。

在擬定選舉法的過程中捷共成功地實現了民主化的目的,規定:所有的候選人必須是民族陣線各政黨的代表,不能以私人身份參加競選。這項規定限制了非民族陣線政黨參與政治生活的可能性,尤其是被解散法西斯主義政黨的骨幹分子。所有有選舉權的公民都可以在現居留地投票,而不是依據先前的居住地。這項規定的意義在於,德意志居民被遷移後,許多遷移到邊區的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得到了土地和生產資料,選舉結果顯示邊區移民基本都投了共產黨人的票。擁有選舉權的公民年齡由21歲降為18歲。共產黨在青年組織中擁有很強的影響力,降低選舉年齡限制有利於爭取青年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