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武明決的盛世帝王――唐玄宗(第2/11頁)

玄宗深覺有理,但總覺投鼠忌器:“誠如愛卿所言,但怕會驚動上皇。”

“天子之孝在於安定四海。假如奸人得志,則社稷宗廟不存,安得為孝!請先定禁軍,後收逆黨,則不會驚動上皇。”

王琚也一旁催促:“事勢大急,不可不速發!”

於是,玄宗以崔日用為吏部侍郎,加緊準備工作。

公元713年陰歷七月初一,大臣魏知古上告太平公主要在七月四日作亂,準備派禁軍首領常元楷、李慈率兵入武德殿,竇懷貞等人將在南牙起兵響應。

事已至此,不得不發。

唐玄宗便與兄弟岐王李範、薛王李業、吏部尚書郭元振、龍武將軍王毛仲、內執事高力士等人定計,決定起兵誅殺太平公主一黨。

陰歷七月甲子早晨,玄宗派王毛仲取禦馬三百匹,兵士三百人(這個高麗人此次倒沒躲),從武德殿入虔化門,宣召禁衛軍的首領常元楷和李慈。兩人不知有變,皇帝有詔,馬上晉見。剛入殿門,刀劍相加,兩位羽林大將的腦袋登時滾落在地。蕭至忠、岑羲等幾個太平公主黨羽正在朝堂上等著上朝,兵士上前,二話不說,把幾人按在當地,立刻斬首(可惜這蕭至忠,九世卿族士家,還曾為睿宗與太平公主在中宗面前說過好話,一旦“站錯隊”,一死難免)。竇懷貞逃入禦溝,絕望之余,知道求活無望,就蹲在臭水中用褲帶自縊而死。

睿宗聞變,慌忙奔登承正門樓。郭元振馳至,奏稱“奉皇帝詔誅竇懷貞等人,無他也。”睿宗這才緩過神,下詔“罪狀(竇)懷貞等”。轉日,睿宗又傳旨:“自今軍國刑政,一皆取皇帝處分。朕方無為養患,以遂素心。”避居百福內殿,完全把天下交給兒子。睿宗下場還算不錯,又活了三年,於開元四年夏天崩逝,時年五十五,和他哥哥中宗死時一樣大。但中宗是被韋後毒死,睿宗是善終。

太平公主聞變,逃入南山寺廟。發昏當不了死,三日後,被軍士逮捕,“賜死於家”,其被封為王爺的三個兒子皆被殺,只有小兒子薛崇暕因為“數諫其母被撻,”特免死,賜姓李氏,官爵如故。此人當初與李隆基誅韋後,立功不少,故而一直站對了“隊”。

沒收太平公主財產時,發現“財貨山積,珍物侔於禦府,廄牧羊馬、田園息錢,收之數年不盡。”

大定之後,玄宗封王琚為戶部尚書,王毛仲為輔國大將軍,張說為檢校中書令,劉幽求為尚書左仆射,郭元振兼禦史大夫,並賜死逆黨崔湜等人。同時,以高力士為右監門將軍。

唐太宗時代,內侍連三品官都沒有,只是“守門傳命”已;武後時,宦官也不用事;唐中宗寵信宦官,七品以上的宦官有一千多人,“然衣緋者尚寡”;到了唐玄宗時期,由於高力士等人有定策大功,宦官開始得勢,增至三千多人,“除三品將軍者浸多,衣緋、紫至千余人,宦官之盛自此始”。

寶位坐穩。開元元年十一月,唐玄宗於驪山之下講武,“征兵二十萬,旌旗連亙五十余裏”,大唐天子,萬乘之尊,李隆基終於找到了感覺。年底,滿朝文武上表,請上尊號為“開元神武皇帝”。

皇帝活著時候加尊號,並正式形成“制度”,實從玄宗開始(玄宗的奶奶武則天最喜歡“尊號”,多是不倫不類的“吉祥”名目)。到了天寶十三年(公元758),玄宗經過四次加“尊號”,到那時已變成“開元天地大寶聖文神武孝德證道皇帝”。唐朝之前,只有漢哀帝和北周宣帝自稱“陳聖劉太平皇帝”和“天元皇帝”,當時均被視為昏君標新立異之舉。而唐玄宗開始的皇帝自加尊號,實際上是傳襲草原民族的可汗號,由此可以看出唐皇室“胡人”血統的積澱。(當年唐太宗時代,就已經接受各方“夷狄”上供的“天可汗”徽號)。唐玄宗開皇帝加尊號之源,日後各朝各代君王生前死後莫不濫加“尊號”。直到清康熙時,這位滿人老頭兒還算心裏明白,說:“從來所上尊號,不過將字面上下轉換,乃歷代相傳陋習,其實何尊之有!”

從唐玄宗統治初期的這件小事,就可窺見此位帝王妄自尊大、誇誔務虛的性格特征。“性格即命運”。冥冥之中,似乎從一個側面也注定了日後這位唐明皇要親自品嘗其自己種下的惡果。

無論如何,唐玄宗“開天盛世”(開元以及天寶前期),是唐朝最繁榮昌盛的年代。政治方面,有姚崇、宋璟、張嘉貞、張說、張九齡,一系列的名臣宰相,光看這些人的名字就可知曉唐玄宗前期政治的清明度;經濟方面,“海內富實,米鬥之價格十三,青、齊間鬥才三錢。絹一匹,錢二百。道路列肆,具灑食以待行人,店有驛驢,行千裏不持尺兵。天下歲入之物,租錢二百余萬緡,粟千九百八十余萬斛,庸調絹七百四十萬匹……”而且,唐朝人口在天寶末年也達五千多萬,與隋朝最盛時相持平,比唐初增長了近二十倍。大量勞動人口的出現,又使大量荒地被開墾成良田,無數的水利、農田等屬於基本建設的大工程遍布全國;科學技術、商業、手工業皆發展飛速,令人咋舌。至於文學、藝術、繪畫等方面,更是人才輩出,群星燦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