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懦遲疑的過渡帝王――唐睿宗

毒死中宗後,韋後秘不發喪,召諸相入禁中,並征府兵五萬人屯京城,同時,她又派自己兩個女婿韋捷、韋灌以及諸韋親戚分領諸軍以及宮中禁衛軍。唐太宗時代,簡送官戶以及蕃族中驍勇能戰者,著虎紋衣,跨豹紋鞍,扈從遊獵,稱為“百騎”。武則天時,這支貼身禦林軍增為“千騎”,屬左右羽林軍經李重俊太子事後,又增營為“萬騎”。由此,“萬騎”以及其它禁軍的統帥,皆是韋氏一族親戚。

本來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密謀,草擬中宗“遺詔”,立中宗小兒子李重茂為皇太子,皇後知政事,相王李旦參謀政事。宗楚客老奸巨猾之人,馬上召韋後之兄韋溫商量,改纂詔書,以相王李旦為太子太師,虛其職權。

坐穩朝廷,宗楚客等人又不停勸韋後效仿武則天,革唐命,自稱帝。由於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宗屬王親,地位尊顯,諸人也暗中加以準備,想除掉二人。

相王李旦唯唯諾諾之人,正因其懦弱的性格,才熬過武則天、中宗兩朝。他自己沒想過怎麽辦,聽天由命,其子李隆基一直不閑著。

李隆基時為臨淄郡王,任衛尉少卿,兼潞州別駕。聽聞中宗崩逝,李隆基急忙潛回京師,以觀時變。在此之前,他非常“有心”,與“萬騎”以及禁軍其它部府的頭領和豪傑交遊、玩樂,一直深相結納。由於禁軍統領韋播等人近日常杖打鞭擊“萬騎”將領立威,“萬騎皆怒”,小隊長(果毅)葛福順、陳玄禮等人紛紛找李隆基訴苦,大罵韋氏兄弟。

見眾人意氣可用,李隆基也打開天窗說亮話,表示要誅殺韋氏一黨,以安社稷。眾人聞言“皆踴躍請以死自效”。

有人勸李隆基應先啟稟父親相王李旦後再行事。李隆基搖頭:“我拯社稷之危,赴君父之急,事成歸福於宗社,不成身死於忠孝。如果先行請示,父王一定憂恐。若請而從之,則陷父王以危事,若請而不從,則大計不成。”

兵部侍郎崔日用一直諂附韋氏,當他得知宗楚客等人想殺相王和太平公主,恐怕事不成而引禍上身,便先行派個和尚密告李隆基,勸臨淄王先下手為強。同時,李隆基又與太平公主以及其子衛尉卿薛崇暕密謀,加緊準備起兵誅除韋氏。

臨行,李隆基發現自己最親信的奴從王毛仲不見,只有李守德一人跟隨。原來這個高麗人後代王毛仲懼禍,不知躲藏於何處。事已至此,不能耽誤,仍然按原定計劃出發。待諸人潛行入皇城禁苑,當值的鐘紹京又後悔想變卦,欲拒眾人於門外。幸虧其妻許氏有遠見,勸說他曰:“忘身殉國,神必助之,而且你已經預謀此事,今天想不幹,事發也難免一死!”思前想後,也覺有理,鐘紹宗忙開門拜謁李隆基,這位臨淄王也“執其手與坐”,以示相結相交之心。很快,眾人相集,等待號令。

“向二鼓,天星散落如雪”。初秋時分,夜空朗徹,觀此星象,眾人皆講:“天意如此,時不可失!”

於是,眾人一鼓作氣,分別縱馬突入羽林營。禦林軍內各中、低級官員早有通氣,大家又是戰友,立刻聯手,很快就斬殺了韋氏兄弟作主將者,並高舉他們的首級在營中呼叫:“韋後毒殺先帝,謀傾社稷,今夜當共誅諸韋宗族,馬鞭以上皆斬之,立相王以安天下。敢有懷兩端助逆黨者,罪及三族!”

“羽林之士皆欣然聽命。”以正攻逆,大家自然聽從。

眾將送上韋氏兄弟首級,李隆基執火炬細看不誤,一顆心落肚。他馬上與劉幽求等人一起出禁苑南門,鐘紹京等人師“丁匠二百余人,執斧鋸以從。”

起事的禁衛軍很快攻克玄德門和白獸門,合兵於淩煙閣前,大呼大叫,共殺守門將,斬關而入。李隆基本人勒兵玄武門外,聽見淩煙閣處兵士的歡呼聲,也立刻率領羽林兵沖入。宮中諸處禁衛兵,聽聞弟兄們起兵,都披甲響應。

韋後禁中驚醒,慌不擇路,跑入飛騎營,立刻有眼明手快的軍士迎上前,當頭一刀,砍了這位母後的腦袋。“立功”之人飛身上馬,馳至李隆基馬前邀功;安樂公主當晚也在宮中,心情不錯,正照鏡畫眉,忽然門被踢開,還未及回過身,她在鏡子裏就看見自己的漂亮腦瓜被一把明晃晃的大刀從粉頸上一刀切下。

上官婉兒就是冰雪聰明,亂中不慌,聽說外間兵起,知道韋後一黨不保。她趕緊找出早已準備好的中宗“遺詔”,高執蠟燭,大開宮殿各門,率宮人跪迎起事軍人。劉幽求第一個闖入,上官婉兒呈上詔書草稿,表示當初她自己本意是以相王李旦為輔政,後為宗楚客所竄改。劉幽求請示李隆基。臨淄王不知為什麽,深恨這位美貌才女,命人斬之於殿下。聰明一世的女文豪,終於死於比她更聰明的臨淄王李隆基手裏。所以,現在看到電視劇中上官婉兒語重心長地告誡青年李隆基要“準備承接大唐社稷”,很覺荒唐。不倫不類,編的太不挨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