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國姓爺”的私心海上稱雄鄭成功(第5/13頁)

所以,跋扈稱雄圖割據,鄭成功確實是個厲害高手。但言及忠勇仁義報國家,他比李定國相差甚遠。

鄭清和談破裂,鄭芝龍的日子就所剩無多了。很快就有清廷禦史龔鼎孳彈劾他:“子於海上用兵,父在京城高枕無憂……將為肘腋之患。”這位龔爺,是李自成入京後投降的前明大臣。當時,有人問他為什麽不自殺殉國,他說,“我想死,但小妾不肯讓我死”。他的小妾也很有名,當時的風頭不輸章子怡,乃名妓顧橫波。

多名漢人降官爭先恐後獻計上疏,要順治皇帝對鄭芝龍一家滅族處理。

拖到順治十四年,家人尹大器告發鄭芝龍密謀不法。清朝廷議,決定要把鄭芝龍和他在京的四個兒子與其弟鄭芝豹一並殺掉。

順治帝“開恩”,批旨表示要“從寬”處理,於是清廷把鄭氏一家流放於寧古塔。

但是,順治帝不放心,下旨指明規定,要地方軍隊對鄭芝龍等人“加鐵鏈三條,手足杻鐐”,嚴加看管,以免被鄭成功派人救走。

鄭芝龍在臭哄哄冷冰冰的寧古塔地牢的屎尿堆中熬了四年多,忽然北京傳來消息,順治帝駕崩,康熙繼位。

清廷密議,決定誅除鄭芝龍及其四子,以免後患。不僅如此,鄭氏家族所有在清朝統治區的三族之親,皆遭斬首,家產全部抄沒。

冰雪聰明的老海盜鄭芝龍折騰了一輩子,落得如此下場,真讓後人嘆息。

“背恩事仇,教子以貳”,這八個字,可為鄭芝龍“蓋棺定論”。可悲的是,老倒黴蛋哪裏有棺,死後拋屍荒野喂狗。

清鄭和談失敗,從鄭成功本人講,確實贏得了一定的時間,增強了一些實力。

永歷八年(1654年,順治十一年),清軍漳州守將投降,鄭成功趁機攻占泉州。

清軍感到很震驚,即刻發大兵前來予以打擊。由於陸戰非鄭成功所長,他下令士兵摧毀漳、泉二州以及所暑縣城的城墻。所有大磚巨石,皆搬運一空,全部用於廈門、金門等地的工事修造。

由於派餉毀城,鄭軍在當地居民的印象中非常不好,百姓們皆目之為“海寇”。確實講,鄭軍內部不少軍將海盜出身,劫掠習氣十分嚴重。

從漳、泉一帶陸地回撤後,由於鄭成功擅長水戰,他派舟師北進,與張名振等人在蘇浙擴張,重新占領了舟山群島。

由於南明大臣張名振本人是軍將出身(遊擊),鄭成功對他十分忌諱,在派自己心腹將領陳六禦“監師”後不久,遣人毒死了張名振。

張名振乃抗清名將,他為復明奔波多年,背刻“赤心報國”四大字,可稱是明朝純臣。此前舟山為清軍攻陷,他的母、妻、子均投火自殺殉國。縞素入城後,尋屍不得,不久,他自己即遭鄭成功落毒。彌留之際,張名振握著前來探視的張煌言之手,說:“我君恩、母恩均未報答,如果我母親屍體找不著,也不必葬我屍骸!”言畢,他以手擊床,含恨而死。

如此以後,蘇浙一帶原魯監國一系的明軍,皆對鄭成功滿懷怨毒。

為求自己割據稱大,毒殺張名振,可見出鄭成功為人之陰暗面。

想當初舟山初次失陷,張名振率水軍退往廈門見鄭成功。鄭成功對他非常看不上眼,橫眼而問:“汝為定西侯,數年間所作何事?”

張名振:“中興大業!”

鄭成功輕蔑一笑:“中興大業?安在?”

張名振:“有成,則征之實績;無成,則在於忠心!”

鄭成功:“忠心?何可得見?”

張名振即解釋衣服,露出背上深入肌膚的四個大字“赤心報國”,陷肉逾寸,讓鄭成功和在場所有人皆一時愕然。

此情此景,使得鄭成功不得不道歉致意。可能也正因為此次接觸,張名振勃勃之氣,引發了鄭成功的殺心。

張名振一家,嫡母、庶母、妻子、兄弟闔家死國,忠烈滿門。

想他三入長江之時,遙祭孝陵,三軍慟哭,作“十年橫海一孤臣”之句,何其悲壯!

廣東方面,由蘇茂等人率領的鄭軍一度進展順利,於1655年攻下揭陽、普寧、澄海三個縣城。不久清軍反攻,鄭軍不敵敗走,臨行裝運走不少糧食和金銀,所以此行海戰應該算是小有收獲。

鄭成功性嚴,小題大做,下令斬殺了揭陽戰役中負有軍事責任的將軍蘇茂。蘇茂被殺,也是因為先前他私自放走了鄭成功到處通緝的施瑯。鄭成功本性險刻,當時隱忍不發,如今找到借口。

這一舉動的後遺症十分嚴重,鎮守海澄堅城的蘇茂族弟蘇明,不久即帶領二千多士兵以城池降清,這使得鄭成功頓失一大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