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大丈夫死則死耳,何饒舌也!——太平軍二次“西征”的失敗與陳玉成之死(第3/6頁)

《天王收得城池地土夢兆詔》

今早五更得夢兆,蒙爺差朕誅虎妖,該死四虎二烏狗,普天歡喜扶天朝。爺哥顯聖蛇獸絕,普天臣民謝天勞。天地安息太平日,爺哥下凡神跡昭。爺哥朕幼安息主,朕今誠實詔臣僚。


今早五更蒙爺恩降夢兆,朕偕二婦人同行一路,見前路有四只黃色虎甚大,企身向住。朕那時見二婦人驚懼,朕心以為若向這路去,恐虎或傷二婦人,於是帶二婦人回頭。詎知妖虎該滅,四虎趕來,朕用手打,虎忽變人形,未甚分明之時,猝然遽醒。朕思此夢兆關系非小,又欠分明,故求天父上帝、天兄基督再降夢指明。朕時心念二首詩。其一詩雲:今有四虎盡殺開,普天臣民奏凱回,天堂路通妖虎滅,一統乾坤天排來。其二詩雲:一句聖旨殺四虎,普天臣民脫永苦,有爺有哥住頭上,憑據權能天作主。念畢復睡,蒙爺恩降夢兆指明。朕尋方才打虎之處,逐一尋看,尋到一處,見有四黃虎二烏狗同攤在這處,見四虎俱死,單二烏狗一條已死,有一條番生。朕用手擒住復打,狗作人聲喊曰:我恐。朕曰:朕要誅死你。又被朕打死。朕用手指算明,共打死四虎二烏狗,共六獸。夢兆如此,甥胞們歡喜打江山,放膽滅殘妖,命史官記詔,以記爺哥下凡帶朕幼作主坐天國,天朝江山萬萬年也。欽此。

《天王打死六獸夢兆詔》

陳玉成舍武昌不攻,太平軍二次“西征”,實際上已經失去了意義。

如今,當務之急,就是解安慶之圍。

安慶乃“吳楚咽喉,江淮腰膂”,正處江西、安徽、湖北要沖之地,軍事地位極其重要。如果堅守住安慶,實際上就把住了天京上遊的大門。而且,太平軍如果守住這塊寶地,不僅能扼控湘軍東下的勢頭,又可保住巢湖地區的大糧倉,所以才有這麽一說:

“安慶一日無恙,天京一日無險。”

曾國藩、胡林翼二人對安慶志在必奪。1859年,二人密議,確定了四路進兵安徽的軍事計劃:一路自宿松石牌趨安慶;一路自太湖、潛山攻桐城,為阻礙太平軍來援;一路從松子關出商城、固始攻打廬州;一路由英山、霍山攻舒城。

到了1860年春,審度當時情勢後,曾國藩出於全面考慮,修改了計劃:以安慶為必奪目標,曾國荃主攻安慶,多隆阿主攻桐城,李續宜率軍在青草塥充當後備隊,接應諸軍。與此同時,清軍在英山、霍山一帶廣修碉壘,以防太平軍出奇兵突襲。

即使清軍一方計劃如此周密,如果李秀成、陳玉成任何一支軍隊攻逼武昌,失去大後方的清軍必定因陣營大亂而自安慶回軍。那樣一來,安慶之圍可不攻自解。正是陳、李二人縱武昌不攻,戰爭往來之中,太平軍一方逐漸由主動變為被動。

安慶重鎮的丟失

太平天國高層對安慶得失十分在意。不僅陳玉成急赴安慶,洪仁玕、林紹璋、黃文金等人都各自統軍來援。

湘軍方面當然早有心理和物質準備,曾國荃、楊載福、鮑超諸將率軍在集賢關、棋盤嶺、菱湖等地截堵太平軍援軍。

曾國荃在安慶周圍的部署很紮實,建造無數堅碉固堡,層層設防,目的就是使得安慶城內外太平軍不能相通。

如果太平軍裏應外合,清軍會陷入被人反包圍的窘境。

功夫不負有心人,由於太平軍外援進不來,清軍殊死進攻,赤崗嶺大據點終於為清軍攻克,四千多太平軍被殺,安慶城外喪失了一個重要屏障。

緊接著,菱湖北岸與南岸的太平軍營壘相繼失守。這樣一來,陳玉成的援軍失去憑依,更為被動,基本與安慶城內的太平軍隔絕往來。

氣惱之余,陳玉成與洪仁玕合軍後,從桐城方向連營二十余裏,分數路大軍進攻包圍安慶的清軍,均不克,無功而返。

不久,由於黃文金生力軍馳至,陳玉成又組織新的大規模進攻,不料湘軍勇猛異常,在外拒太平軍援軍的同時,向內對從安慶城沖出的太平軍守軍發動反擊,最終牢牢控制安慶戰場的主動權。

彈盡糧絕情況下,安慶終於1861年9月5日被清軍用地雷炸毀城墻後攻克。太平軍守將葉蕓來與手下兩萬多將士皆在接陣中被殺。

可恨的是,湘軍陷安慶後,在城內大殺無辜百姓,把全城財物搶掠一空。

安慶之失,原因諸多,從大方面講,太平軍失誤如下:

其一,太平軍“二次西征”的戰略毫無新意,其實就是抄襲二破江南大營那次的“圍魏救趙”之法,即幾路軍合擊武昌,攻清軍空虛之地,基本謀略是想誘調安徽境內清軍出境回救武漢,以緩安慶之圍。對此,曾國藩一眼看穿這是太平軍仍“抄寫前文”之策。太平軍謀略之陳舊,使得清軍沉著應付。加上太平軍諸路在武昌未能果斷進攻,牽制和誘引安徽清軍的計劃完全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