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回光返照的勝利——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及占領蘇常地區的“復興”(第2/9頁)

繼之,江浦、天長、揚州、六合盡入太平軍之手。至此以後,清廷裁撤江北大營建制,江北軍務統由江南大營的統軍和春加以轄理。

太平軍摧垮清軍江北大營,克捷連連,但在廬州卻遭受了很大壓力,湘軍勇將李續賓正率軍趕往廬州(今合肥)會援。

這位李續賓可是湘軍中大名鼎鼎的人物。他是湖南湘鄉人,曾國藩老鄉。此人書生出身,早年投大儒羅澤南門下受書,一心向學,兼習騎射,是塊文武全能的好材料。鹹豐初年,羅澤南募鄉勇平賊,李續賓即跟隨恩師征戰,在桂東平亂。日後,他每為羅澤南統領右營。在嶽州之戰中,李續賓萬馬軍中馳斬敵酋,奪取大旗,一戰成名。因收復武昌有功,他得授直隸知州,獲賜花翎。田家鎮之戰,李續賓率二千多湘勇殺敵數千,清廷擢為知府,賜號“摯勇巴圖魯”。這位爺真是位耿耿好漢,身為書生,每戰之前,必定大大方方對敵席地而坐,直面槍林彈雨,洋洋不顧。敵人愕然之間,他每每躍上駿馬突陣,橫厲無前,打得敵人人仰馬翻。鹹豐六年,羅澤南戰死後,巡撫胡林翼推薦李續賓代領其老師手下的湘勇。特別是鹹豐八年九江之戰,李續賓與兄弟李續宜等人殊死奮戰,終於攻克堅城,殺掉了太平軍守將林啟容以及近兩萬守軍。為此,清廷加其巡撫銜,賜黃馬褂,許以專摺奏事。由書生而封疆大吏,短短八年時間,李續賓算是實現了帝國時代知識分子的個人抱負。

本來攻下九江後,長年征戰在外的李續賓出於孝順,已經請假回家省親探視父母。行至湖北,恰值陳玉成部下太平軍攻陷麻城、黃安,李續賓即率兵把對方擊走。由於當時他名望太高,京中諸官均推薦他重新領軍,暫停休假。胡林翼本人正急於在安徽開拓,就在調都興阿、鮑超兩軍從宿松趨往安慶的同時,又調李續賓從英山往太湖方向移動。李續賓聞調即起,留下其弟李續宜將兵守武昌,他本人提八千湘軍起行。恰遇曾國藩復起視事,他抽出一千人與老上司。到太湖後,聽聞署安徽巡撫李孟群在廬州兵敗的消息,李續賓哪裏有難哪裏上,馬上改道赴援。

李續賓這七千人有“兵膽”,一路克捷,連下楓香鋪、梅心驛,收復太湖、潛山、桐城、舒城等地,直撲廬州。

陳玉成不敢怠慢,在調李秀成將兵去救廬州的同時,他本人先率軍急行,在廬江縣一帶派部紮營,準備包抄湘軍後路。同時,有撚軍數萬來援,與太平軍一起堵住了從舒城方向可能來援的清軍道路。

太平軍在三河鎮築有一城,外列九層堡壘,憑河設險,正擋住李續賓前行之路。

此時的李續賓,由於日前攻下城池後留兵守衛,手中僅有五千人馬。雖人員不多,湘軍以一當十,奮勇沖殺,攻克三河防線九層堡壘,殺敵七千余人,而湘軍也陣亡一千多人。

清軍後援不至,太平軍與撚軍大集,共十來萬優勢兵力,連營十余裏,夾圍了李續賓的湘軍。如此一來,湘軍被太平軍來個反包圍。其實,李續賓進攻三河之前,其手下同知丁銳義就勸他:“孤軍深入,留兵回城,分力之半,死傷復多,士疲將驕,賊援將集,而我軍貪進不已,正所謂強弩之末也。假如賊軍斷我餉道,舒、桐等城守兵太少,見勝則怠,見敗必潰,不如退師桐城,休息待援。”李續賓圖功心切,自視過高,不聽。

面對二十多倍於自己的太平軍,湘軍諸將內心發慌,請退守桐城,李續賓不允。

11月15日淩晨時分,李續賓召集部眾,開始突圍。一路血戰,至樊家渡時,天色已亮,忽然四野濃霧大起,太平軍趁勢從四面八方會同撚軍分隊包抄,湘軍驚潰,多名將領在陣中被殺。

李續賓沖蕩苦戰,手中刀已經殺殘,仍不能殺出重圍,敵軍大有愈殺愈多之勢。

營壘皆破情勢下,有將校勸他跟隨殘兵之後,眾人保他血戰潰圍。李續賓沉吟片刻,坦言道:“軍興十年,總以退走敗還損國威嚴。我前後數百戰,出隊即不望生還。今日我抱必死之心,不願從我者可自覓活路。”

將士感泣,皆高聲呐喊:“願從公死!”

薄暮時分,李續賓率殘眾開壘擊敵,擊殺數十百人,其弟總兵李續燾和副將彭祥瑞皆戰死,仍不得脫。

李續賓急忙下馬,燒毀所有與朝廷來往書奏文件,大叫:“不可使宸翰汙於賊手!”然後,在其手下四面拼殘力與敵軍死拼的間歇,他自縊於樹枝間。《清史稿》寫他“躍馬馳入賊陣死之”,是為了渲染他的英勇無畏。其實,李續賓自縊,才真是橫下一條心要殉國。躍馬入陣聽上去很壯烈,但有受傷被俘受大辱的可能性,而他自縊一死,完全把生命的主動權操於自己手中,真真一個好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