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統治風格劇變——孝賢皇後之殤(第2/11頁)

  至於富察氏本人,郎世寧為她所繪的油畫大像存留至今。從畫像上我們可以看到,她皮膚白皙,目光清澈,算不上妖艷奪目的國色天香,可稱得上平正端凝的中上之姿。畫像上的她神態溫婉平和,毫無張揚驕矜之氣,顯示出良好的風度和修養。

  她獨一無二,僅僅是因為她是第一個。第一次永遠是最美好的,它不可復制。即使富察氏只是一個平凡的女子,然而由於她與乾隆攜手經歷了人生的那麽多新鮮,她也注定會成為乾隆心中的唯一,永遠無人可以取代。就像小王子的那朵花確實是獨一無二的,雖然事實上她處於五千株和她一模一樣的花兒之中。原因就是因為她是他的第一朵:“她比你們所有的花總合起來還要重要得多。因為我給她澆水。因為我把她罩在玻璃罩子裏面。因為我用屏風把她保護起來。因為我是為了她才殺死那些毛毛蟲的。因為是我在諦聽她傾訴哀愁,或是自誇自贊,或是有時甚至一聲不吭。因為她是我的玫瑰。”(《小王子》)

  更何況,富察氏絕非一個平凡的女子。她是草叢中的玫瑰,雞群中的鳳凰,她的出類拔萃一目了然。正像八字所說,“占得妻星最賢最能”,乾隆確實是古往今來難得的幸運之人。

  作為一個有深度的男人,乾隆對女人的要求當然不僅是外表,他更在乎的是內涵和性格。在門第、外表和性格這三大因素中,富察氏最為突出的就是性格。富察氏是一位既聰明透頂,又天真爛漫;既精明過人,又大氣溫柔;既識大體,又重小節;既善解人意,又有原則;既含蓄婉約,又可以笑唾檀郎的女人。在乾隆忙於事業時,她以自己的精明協調管理後宮,安排照顧皇子的生活和教育,讓他不致分心。在他遇到困擾情緒煩躁之際,她如同一朵解語花,迅速讀懂他的內心,恰到好處的輕輕一握手,親手遞過來的一片小吃,不聲不響在他頸後的一個深吻,能給他極大的安慰,讓他的心境迅速走出陰郁。當他心情極佳,精力無處發泄時,她又能陪他縱情玩嬉,陪他在圍場縱馬奔馳,甚至偶爾也一試挽弓射箭。

  史書關於富察氏的生平細節記載極少。因為體例所限,《清史稿》只為她留出了數百字的位置。幸運的是,就在寥寥無幾的刻板文字當中,我們依然能讀出她的特別:富察氏雖然是大家閨秀,卻從來不愛在自己的臉上精耕細作,也厭惡金銀珠寶之類的華麗惡俗,成為皇後後仍然如此。《清史稿》說,皇後母儀天下十三載,平居恭儉,不過以通草絨花為飾,不禦珠翠。

  皇後非常善於體會皇帝的心情。一年秋天,在塞外行圍,皇帝無意間和皇後聊起,祖宗們在關外之時,艱難創業,非常節儉,衣袖上用鹿尾絨毛緣個邊就算很好的裝飾了,哪像今天這些八旗子弟爭相誇奢競富,鑲金戴銀。皇帝順口說了這麽幾句話,沒想到皇後卻記在心裏,回京後,特意親手做了一個用鹿尾毛緣邊的放火石的小囊送給皇上,以示與皇帝相互勉勵,不忘儉樸本色。皇帝十分喜愛,一直帶在身邊。

  皇後為人大度,處事公平,辦事有條有理。龐大的後宮,被她處理得安寧靜謐,上上下下的宮人對她都心悅誠服。

  對皇帝的生活起居,皇後更是關懷備至,事必躬親。有一次乾隆身上長了個癤子,經醫治初愈,百日之內須經常換藥。富察氏特意把寢具搬到皇帝寢宮側室,每天親自奉茶倒水,照料皇帝換藥,從無懈怠。直到皇帝完全康復,才回本宮。(《清史稿·後妃傳》)

  最能體現皇後賢惠的,就數她對待皇太後的態度了。眾所周知,太後出身卑賤,一開始不過是個粗使丫頭,年紀雖長,仍然終日大說大笑,不改本色。而皇後出身名門,知書識禮,一舉一動,都透出骨子裏的高雅。這娘倆氣質風度迥異,按理說相處起來有點難度。可是皇後從心裏把婆婆當成媽媽,關心照顧無微不至。正因為太後出身低微,所以她在太後面前特別注重禮貌,遇到太後吃飯更衣,她都親自照顧,不讓別的宮女伸手。太後微有不適,她徹夜不眠,在跟前伺候。想不到大家閨秀出身的皇後能吃得了這份苦,後宮上下對此都十分佩服。因此,婆媳關系處得異常融洽,老太太一日也離不了媳婦。對於以孝為天的乾隆,這一點確實給了他極大的安慰。

  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一個真正適合自己的人並不容易,對每個人來說,這都是一個小概率事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即使對於皇帝來說也是如此。弘歷為人,既志大心雄,才華橫溢,又自命不凡,不自覺地高己卑人,是一個極度挑剔的完美主義者,能被他看得上眼的人沒有幾個。然而對這個結發妻子,他卻幾乎挑不出任何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