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統治風格劇變——孝賢皇後之殤

  乾隆的諸多世界第一中,有一個很有意思:他是世界上產量最多的詩人。他一生作詩41863首,而《全唐詩》作者2200多位,一共才48000余首。乾隆壽命89歲,折合成天是32000多天,除去童年,能用來寫詩的不到30000天,平均每天寫詩超過一首。世界第一,當之無愧。

  一 長恨歌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多產的詩人,乾隆作詩,確實“下筆千言,倚馬可待”,有時一天可以寫十幾首。比如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遊覽昆明湖,他不到一小時就寫了8首詩,平均7分鐘一首。他專門寫了一首詩記載這個小小紀錄的出現:“舟行十裏詩八首,卻未曾消四刻時。”(《禦制詩二集》)然而藝術作品的質與量往往成反比,從血管裏流出來的是詩,從自來水管裏一擰就出來的,只能是自來水。由於平均每天寫兩首詩,乾隆皇帝一生的大部分詩作不過是“分行的日記”,隨手記心情、記風景、記事件而已。電視連續劇《宰相劉羅鍋》中有這樣一個片斷:乾隆率大臣們遊園,詩興大發,順口吟道:“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吟到這裏,突然卡殼了。幸好劉羅鍋在側,繼上一句“飛入草叢都不見”,才完成了一首禦制詩。事雖誇張,卻惟妙惟肖地摹寫出乾隆許多“禦制詩”的“創作”過程。事實上,為了記日記方便,乾隆皇帝什麽時間都可以寫詩,什麽事都可以入詩,為了押韻對稱,任意增詞減字,創作出了不少中國詩歌史上最沒有詩味的“詩歌”。比如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他曾經寫下了這樣一首一般人無法讀懂的“詩”:

  閣報例應隔日至,均稱二寸雨欣滋。

  然斯乃謂十八彼,料彼未知旬九斯。

  頭兩句,對歷史特別熟悉的讀者也許能猜出大概意思:在巡幸路上,內閣每隔一天送給皇帝一次閣報,通報國家大事小情。今天的閣報上說,十八日北京下了二寸的雨。可是後兩句如果不看詩注,任您知識多麽淵博,也不可能讀懂:過幾小時,皇帝又接到了河北地方官的報告,說十九日河北下了四寸的雨。北京所報是十八日的事情,看來當時他們還不知道第二天的雨勢更加喜人啊!

  當然,任何事情總歸會有例外,在寫作四萬多首平庸作品的過程中,乾隆皇帝也捎帶著寫出了一些情真意切的感人之作。不過,這些作品大多圍繞一個主題,那就是“悼亡”。比如下面一首:

  其來不告去無詞,兩字平安報我知。

  只有叮嚀思聖母,更教顧復惜諸兒。

  醒看淚雨猶沾枕,靜覺悲風乍拂帷。

  似昔慧賢曾入夢,尚余慰者到今誰?(《禦制詩二集》)

  一個獨眠之夜,皇帝突然夢到了死去的妻子。悄然而來,驀然而去,只是告訴皇帝,她在那個世界裏過得很平安,囑咐皇帝不要惦記。除此之外,就是打聽婆婆和孩子的情況,叮嚀他用心照料。一覺醒來,皇帝已經淚透枕巾,只聽到風吹帷幔的聲音,更襯托出子夜宮殿的寂寞悲涼。皇帝不禁悲問:當初慧賢皇妃去世後也曾入我夢,不過好在夢中哭醒後,還有你在身邊溫柔地勸慰。如今,再也沒有你這樣的人可以安慰我,我只能一個人在漫漫長夜承擔痛苦……

  這首哀婉動人的詩,真切樸實,不輸於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其中透露的情味,更像是愚夫愚婦相濡以沫的平淡至真,而不像擁有三千粉黛的皇帝所作。這首詩證明,乾隆確系一深情之人。

  這首詩,就是寫給他的結發妻子孝賢皇後的。

  愛情是突如其來的。

  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心中未來的繼承人弘歷虛歲已滿17。如果生活在今天,不過是高二的學生,然而在清代,這正是皇子結婚的最佳年齡。為弘歷選妃,其實就是為大清挑選未來的皇後,雍正煞費苦心。

  理所當然,新娘出身名門。她比乾隆小一歲,姓富察氏,在漢語裏又被譯作“傅察”“富爾察”,女真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有清一代,這個姓氏名臣輩出,為清王朝的建立和繁榮立下了不朽的功勛。富察氏的遠祖旺吉努追隨努爾哈赤,在統一戰爭中頗有戰績,曾祖哈什屯是順治皇帝的親近大臣,深得皇帝信任。祖父米思翰在康熙朝主掌一朝財政,父輩兄弟四人皆身居高位:二伯父馬齊一度是康熙朝最有權勢的滿族大臣,大伯父馬斯喀也曾任平北大將軍,屢立戰功。只有官至察哈爾總管的父親李榮保在兄弟當中官位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