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國家建構中的地方認同(第2/12頁)

兩漢政治,重心在下。到東漢末年,士大夫越來越看重地方的鄉議和士林的清論,漸漸養成不仕為榮的風氣,與其入朝當官,不如在野與宗族為伍。余英時說:“在西漢末葉,士人已不再是無根的‘遊士’,而是具有深厚的社會基礎的‘士大夫’了。這種社會基礎,具體地說,便是宗族。換言之,士人的背後已附隨了整個的宗族。士與宗族的結合,便產生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士族’。”[6]六朝中世是一個再封建化時代,但中世的封建與西周的封建不同,其沒有後者那樣的宗法分封制,而是有王權的貴族制。宮崎市定如此說:“從三國到唐朝的中國社會,大體上可以稱為貴族制度時代。這樣說並不等於所有現象僅用貴族制度就能夠得到解釋。一方面,與之對立的君權森然存在,不斷地瓦解貴族制,致力於將它轉變為純粹的官僚制。實際上,正是君權的存在,使得貴族制只能停留於貴族制上。如果君權進一步衰落,那麽,貴族制或許就會進一步發展為割據性的封建制度。”[7]在六朝年間,王權變動不居,多朝林立,但紮根於地方的世家大族卻是穩定與連續的,他們與王權共治天下,甚至左右天下。六朝的世家有三個來源:其一是鄉裏豪右,其二是官場形成的官族,其三是外戚與功臣。[8]按照宮崎市定的看法,其中又有地方豪強與國家貴族的區別。國家貴族與國家政權有直接的聯系,有很強的世襲官位傾向,而地方豪強立足於莊園式農村,有自己的經濟基礎和鄉間權威。魏晉之後,豪族勢力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土地與民眾被納入豪族的統治之下,這些開發了南方的世家大族與皇帝共享政權,實現了豪族與王權的政治聯盟。[9]豪族最重要的不是擁有土地和人口,而是擁有讀書人,各世家大族所爭奪的,乃天下之精英也。而讀過書的士人與地方豪傑不同,他們有王朝認同與國家意識,不滿足於一方偏安和地方割據,總是要向中央政權滲透和靠攏。於是如谷川道雄所分析,士人與豪強結合的士族便逐漸轉變為官僚貴族和教養貴族,六朝貴族最後逐一依附於趨向統一的王權,中世的貴族制緩慢轉變為隋唐的中央集權制。[10]

隋唐之後,政治重心從地方上移到中央,州縣用人,皆出於吏部,選舉廢而考試興,鄉官廢除,錢穆因此指出,“此實中國政治史上古今一大劇變,不可不知”。[11]宋沿襲唐規,中央集權越來越甚,軍權集中,財權集中,地方日趨貧弱,無所成就,“惟其地方貧弱,所以金兵內侵,只中央首都(汴京)失,全國瓦解更難抵抗”。錢穆引用顧炎武的話說:“天下太平,則小官多,大官少;天下之亂,則必然是大官多而小官少。”[12]唐宋之後,科舉制興起,國家官僚通過自上而下的考試,從庶民階層當中吸取大量精英,形成一個流動的等級制社會。科舉制與察舉制不同,其評價和選拔尺度在上不在下,讀書人雖然散在各地,卻通過科舉的網絡形成一個共同的高級文化、一個全國性的士大夫網絡。地方精英身在民間,心在朝廷。宮崎市定說過一段意味深長的話:在唐宋的官僚制代替六朝的貴族制過程中,“官僚制只有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吸收貴族制的長處,並通過自身的貴族化才能打敗舊貴族制。……奪取流品這一貴族主義的武器作為自己的武器,再通過科舉制把比門第貴族更加貴族的讀書人吸收到自己的陣營內,而後,官僚制才得以完全打倒貴族制。此時,官僚已經不單純是官僚,而變成比舊貴族更具貴族教養的知識官僚”。[13]

明清兩代君主專制達到歷史的巔峰,朝廷對地方封疆大吏嚴加控制,權力高度集中於中央。然而自上而下的行政權力只達縣一級,填補鄉官廢除之後所留下的地方權力空間的,是科舉制度下的鄉紳。明清時期的鄉紳與漢代的鄉官不同,後者由民眾推選,再由長官任命,權力的根源與活動均以地方為主。而鄉紳的士大夫官僚身份和種種特權,則由朝廷主持的科舉制授予,鄉裏民眾不得與聞,帝國期望他們的,乃是擔負起地方教化的責任,以彌補地方權力之不足。[14]誠如錢穆所說:“惟兩漢地方自治已成為政治制度之一環,而宋、明之地方自治則僅為一種社會事業,惟其兩漢之地方自治為一種政治制度,故上下一氣,其收效宏而速。惟其宋、明之地方自治為一種社會運動,故上下不能一氣呼應。”[15]鄉紳不是原子化的個人,他們形成了一個與正式的權力系統有密切關系又相對獨立的“士紳社會”。這一“士紳社會”與基層民間有著非常內在的密切結合,鑲嵌在鄉村的家族宗法關系和城市的地域、鄰裏關系之中,通過鄉約、鄉學、社倉、賑災、調解以及舉辦各種公共事業,士紳在鄉村的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中扮演了不可缺少的地方精英角色。而在明清年間,隨著城市商業化的成熟,一批中上階層的士紳移居城市,他們又在城市的公共生活中繼續鄉村社會的精英角色,有些研究者將這些士紳所主導的城市生活視作中國式的“紳士管理型的公共領域”。[16]斯科克波(Theda Skocpol)又把這樣一個將鄉村與城市聯為一體的士紳社會稱為“集市社會”:士紳階層通過施堅雅(G.William Skinner)所說的集市網絡,將分散的鄉村與商業城市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全國性的社會經濟文化網絡。[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