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得孫河上的奇跡[1](第3/4頁)

救援船員圍繞在1549次航班周圍

正當乘客開始登上救援船只的時候,薩倫伯格還在已經湧入冰冷河水的機艙內尋找還沒撤離的乘客。作為機長,他認為自己有義務確保所有乘客的安全。

在艙外機組人員的催促下,薩倫伯格最後一次檢查了機艙,確認沒有人留下,隨後離開了即將下沉的飛機——他是全機最後一個離開的人。

上岸後不久,薩倫伯格得到了一個讓他欣慰的數字:

1548次航班全機155人,全部生還,包括一個9個月大的嬰兒。

1549次航班從起飛到成功迫降的路線,全程一共6分鐘

6

毫無疑問,薩倫伯格立刻成了英雄。

媒體開始鋪天蓋地地報道這次迫降,而當時的紐約州州長戴維·帕特森直接把這次事件稱為“哈得孫河奇跡”。

但很多民眾所不知道的是,薩倫伯格和傑夫並沒有多少時間體會“創造奇跡”的感受,因為他們在第一時間將面臨NTSB(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的詳細調查——這次迫降是不是必須的。

NTSB組成了調查委員會,他們的調查目的主要是要確認兩件事。

第一,這次事故是不是因為鳥的撞擊產生的。

一般來說,鳥撞上飛機尤其是被吸入引擎後,往往屍骨無存。但好在1549次航班的水上迫降近乎完美,機體幾乎沒有損傷地被保存了下來。在從哈得孫河底打撈上飛機後,調查人員對飛機的兩個引擎進行了詳細的檢測,最終發現了幾十處鳥類撞擊留下的痕跡和殘骸。

通過分析驗證,最終證明撞上1549次航班的鳥群,是正準備遷徙的加拿大黑雁。

薩倫伯格和傑夫關於“遭遇鳥群撞擊”的說法被證實了。

第二件要確認的事,就相對要復雜很多,那就是——是不是1549次航班當時只能迫降哈得孫河,而不能返回機場?

為此,調查委員會最終請法國的空客公司做了電腦模擬和真人駕駛模擬,兩次模擬均顯示:在遭受鳥群撞擊後,飛機均可以降落在拉瓜迪亞機場或迪特波羅機場的跑道上。

1549次航班被成功整體打撈

在1號引擎中發現的黑雁羽毛

那麽,薩倫伯格冒險降落在哈得孫河上,完全是無意義的行為?

一旦這個結論成立,整個事件將發生戲劇性逆轉:薩倫伯格根本不是什麽拯救155條生命的英雄機長,而是一個玩忽職守,拿全機乘客生命開玩笑的賭徒。

好在,事實並不是這樣。

無論是電腦模擬還是真人模擬,都是建立在飛機受到鳥群撞擊後立刻就轉向尋找機場降落的前提下——換句話說,等於是事先知道會遭受撞擊。

但是真實的情況是,在1月15日3點27分的那一刻,薩倫伯格和傑夫是根本不知道會遭遇鳥群撞擊的——任何人在遭遇突發情況後,都需要一個反應時間。

調查委員會最終把這個反應時間設定為35秒。

在扣除35秒的反應時間後,無論是電腦還是真人駕駛模擬,都無法將飛機安全降落到任何一個機場。

迫降哈得孫河,是當時唯一正確的選擇。

在整個調查過程中,調查委員會還發現,在僅僅35秒的時間裏就做出正確的判斷,並且在全程208秒的時間裏完成水上迫降,薩倫伯格上演了一個真正的奇跡。

尤其是他沒有按照操作步驟,而是率先打開了輔助動力系統,這堪稱成功的關鍵——如果那個開關不開,飛機的儀表盤和電腦將失去電力供應,那麽1549次航班不可能以那樣完美的姿態切入水面,早就在空中失速墜毀了。

薩倫伯格的應對完全配得上“英雄”的稱號。

7

因為拍攝影片《薩利機長》,薩倫伯格後來和當初幸存的乘客們有一次聚會。

在那次會面上,每個乘客自我介紹的方式,就是報出當時自己乘坐1549次航班時的座位號。

而薩倫伯格有一段話,大意是:“155,看上去似乎不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但如果你把這個數字連接上面孔,那就不是155張面孔,而是那背後父親和母親的面孔、妻子和兒子的面孔,很多很多的面孔,那樣,155就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了。”

所以,當時無論是飛機上的乘客,還是美國的普通民眾,對薩倫伯格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三個字:“謝謝你!”

薩倫伯格

饅頭說

2016年9月9日上映的《薩利機長》這部電影,其實是圍繞迫降後NTSB調查薩倫伯格的故事展開的。

看完電影的觀眾可能心裏會憋著一股氣:憑什麽要這麽質疑這位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