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當過兩任中華民國大總統,你卻未必了解他

這個人,我相信每個人對他的名字都挺熟悉的,但同時,又對他挺陌生的。在整個民國的前半段歷史上,他可謂是個知名人物。但他到底做了些什麽?他後來怎麽樣了?甚至,他是個好人還是壞人?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是民國時期,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

1

1914年5月26日這一天,袁世凱決定成立一個叫“參政院”的機構。

為什麽要成立這個機構呢?因為袁世凱在此之前,為了進一步集中自己作為總統的權力,已經解散了國會,在5月1日公布了《中華民國約法》。其中規定,國家的立法機關以後叫作“立法院”。立法院還沒成立之前,由參政院代行職權。

這個參政院聽上去挺厲害,其實沒什麽大用——直到袁世凱去世,立法院都沒成立,在袁去世後,這個機構就被裁撤了。

但是,袁世凱任命的第一任參政院院長,卻是大有來頭。

他的名字叫黎元洪。

對於這個名字,讀過中學歷史教科書的人都很熟悉——武昌起義成功後,革命黨從床底下找出了當時的新軍協統(旅長)黎元洪,拿槍頂著他做了湖北軍政府的都督。

黎元洪

在整個武昌起義乃至辛亥革命中,黎元洪就給人留下了這樣一種印象:窩囊、騎墻、唯唯諾諾、一事無成。

但是,從一開始,這個邏輯鏈似乎就有點卡:革命黨人拋頭顱灑熱血打下了武漢三鎮,為什麽要拿槍頂著一個窩囊廢去做都督?他們不能推選自己人嗎?

這個黎元洪,到底何德何能?

2

黎元洪出生於1864年10月19日,老家是湖北漢陽府黃陂縣木蘭鄉。

按照後人的記載,說黎元洪“素懷大志,富有革命思想”,但這個恐怕也只是黎元洪成名之後的一種說法而已。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黎元洪幼年貧苦,餓肚子的時候,甚至要到別人家地裏偷蘿蔔吃。不過吃完後,細心的黎元洪和別人不一樣——他會把蘿蔔葉子重新插在地上,做成偽裝。

在那個考科舉還是唯一成功道路的時代,黎元洪對“考功名”卻沒什麽興趣。1883年,19歲的黎元洪憑借讀過幾年私塾的底子,考上了天津水師學堂。

天津水師學堂是李鴻章創辦的一所新式學校,目的就是給北洋艦隊培養人才。1888年,24歲的黎元洪畢業,到北洋艦隊的“來遠”艦上實習。

也正是在那個時候,當時的兩廣總督張之洞覺得,廣東作為中國的門戶,也應該有一支自己的艦隊。於是他就向福州船政局訂制了4艘軍艦,第一艘下水的軍艦叫“廣甲”艦。有了船,沒人開可不行,張之洞和李鴻章一商量,從天津水師學堂要來一批學員,其中就有黎元洪。

“廣甲”艦雖然也號稱巡洋艦,卻是木頭殼子的

1890年,26歲的黎元洪因為學的是輪機管理,於是成了“廣甲”艦上的“三管輪”。“廣甲”艦原來的任務挺輕松的:負責在天津到廣東一帶沿海巡邏。1894年,“廣甲”艦受命往北方運送一批物資,到了北方,立刻就被李鴻章以“戰事吃緊”而征用。

黎元洪和他的“廣甲”艦,就這樣莫名其妙地參加了悲壯的甲午海戰。

3

“廣甲”艦和黎元洪的命運,在甲午海戰中甚是離奇。

甲午海戰是一場中日鐵甲艦之間的較量,作為以木殼為主的“廣甲”艦,本來參戰就是不合適的,戰端一開,“廣甲”艦管帶吳敬榮就未戰先怯了。

當和“廣甲”艦一起編組行動的“濟遠”號率先掉頭逃跑的時候,“廣甲”艦也決定掉頭就跑,結果因為太匆忙,居然在大連口那裏觸礁擱淺了。等日艦追上來的時候,管帶吳敬榮決定炸掉艦船後分頭逃命,船上的人只能紛紛跳海,各自逃生。

“廣甲”艦觸礁的地方,離岸邊還有相當長一段距離,一般人哪怕是水手,也挺難遊過去的。當時和黎元洪一起跳下水的,一共有12個人,結果淹死了8個,黎元洪是4個幸存者之一。

倒不是黎元洪的泳技高超或體力驚人,而是他在此之前就和別人想得不一樣——他自費買了一件救生衣。

上岸之後的黎元洪從大連跑回了天津,結果立刻被相關部門關押,隔離審查。

審查了三個月,實在查不出什麽,因為不是黎元洪帶頭逃跑的,他也沒做錯什麽事,而且“廣甲”艦本來就是被“拉壯丁”來幫忙的。最終,黎元洪被無罪釋放。

但是,北洋艦隊已經全軍覆沒,水師學堂出身的黎元洪再也沒有了用武之地,從此就告別了海軍。

4

甲午一敗,驚醒諸多夢中人。

“自強練兵”的觀念,終於開始成為晚清政府各個階層力量的共識。當時的張之洞決定在南京編練“自強軍”,發文招納水師學堂的人才,當時31歲的黎元洪在天津聽到這個消息,趕到南京去應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