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張作霖

在中國近代史上,張學良獲得的關注度遠遠超過張作霖,但誰都認可一件事:沒有這個老子,就不會有那個兒子,這絕不僅僅是指生理遺傳上。張作霖這個人物,從小小土匪做起,最終成為中國實際的最高掌權者,僅僅用一個“軍閥”來形容他,肯定是不夠的。

1

按照張學良的說法,他們張家的祖籍是河北大城。

據《大城縣志》記載,張作霖祖籍河北省大城縣南趙扶鎮馮莊。直奉大戰期間,張作霖曾返鄉認祖,但族中老人反對。

一個說法是,因為張作霖年輕時當過“胡子”(土匪),有辱門風。另一個說法是,當時正值直奉大戰,族中老人擔心萬一直系失敗,吳佩孚會遷怒族人。總而言之,張作霖未能歸宗,他一直對此耿耿於懷。

其實,張作霖的生活,和河北並無關系。因為生活困苦,張作霖的先祖張永貴從河北跑到了東北,從事農業開墾。到了祖父張發時,已經比較富裕了。但傳到張作霖的父親張有財一輩,張有財好賭、吸毒,最終因欠賭債,被債主害死。

張作霖與第五個兒子張學森(左)、第六個兒子張學浚(右)合影

1875年出生的張作霖,那一年13歲,家境破落。

此後的張作霖,流浪過,當過獸醫,後來從了軍,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再後來做過土匪,被招安後開始從副營長做到營長、旅長、師長、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閱使等。

在第二次直奉戰爭勝利後,張作霖作為“奉系軍閥”首領打進北京,任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實際上的國家最高統治者。

對張作霖這個人,其實存在不少爭議。

之所以有爭議,是因為這個人身上,確實表現出了兩個不同的側面。

2

我們首先來看看張作霖的匪氣——作為土匪的張作霖,以及剿匪的張作霖。

按照張家老一輩的人說法,張學良上一輩的張家人,沒有一個是“正經死在床上”的。

這當然也和東北的彪悍民風有關。

張作霖從小就顯示出了彪悍的本性。上私塾的時候,一次老師在學堂的一個門後面發現了一杆小紮槍(類似紅纓槍),就問是誰的,張作霖說是他的。老師問幹什麽用,張作霖回答:我昨天看見你拿板子打別人的屁股,今天如果你打我,我就給你兩下子。嚇得老師去找張作霖的母親:你這個孩子我不敢教。

甲午戰爭結束後,原本當兵的張作霖沒事幹,做起了獸醫,經常給馬販子醫治他們的馬。按照張學良的回憶,當時的東北,凡是有馬的人,“大多數都是有問題的”(指他們是土匪或偷馬賊)。經常跟這些人接觸,一來二往,張作霖也結交了不少“綠林朋友”。

1900年前後,正趕上鬧“義和團”,沙俄趁機染指東北,清朝的盛京將軍逃走,東北成了一個沒有人管的地方,無奈之下,很多村莊只能選擇自保。

那時的張作霖,憑借自己的嶽父、地主趙占元的幫助(趙占元的次女趙春桂是張作霖的發妻,也是張學良的生母),組成了一個20多人的“大團”,也就是武裝組織,來保障村莊的安全。

保障安全,是要收費的,也就是所謂的“保護費”。而保障安全,也難免要和其他來侵擾的土匪交火,乃至互相爭搶地盤,張作霖當“胡子”的經歷,就是從這裏開始的。

必須承認的是,無論如何,張作霖把自己的“轄區”保護得相當不錯,手下人也很守規矩。在那個亂世,反而有很多村莊主動要求張作霖去“保護”,所以到後來,張作霖負責保衛20多個村莊的安全。

後來張作霖的老奉系一派,張作相(後來當到吉林省主席)、張景惠(後來做到奉軍副司令,後降日,出任偽滿洲國總理)這些人,都是當時加入隊伍的。

1902年,社會秩序逐漸穩定下來,張作霖機敏地看到,所謂的帶“民團”是沒有出路的,所以,他經八角台商團會長張紫雲引薦,拜新民府(今遼寧省西北部)知府增韞為師,接受了招安,成了一名幫辦(副營長),之後又升到了管帶(營長)。

張作霖當官後的第一張照片

這是張作霖一生轉折的開始。

政府招安你,一是怕你的“民團”散了徹底成為土匪,二是“以夷制夷”,要你去打土匪。

原來就是土匪的張作霖,搖身一變,立刻成了“剿匪專家”。雖然原來也被叫作“土匪”,但應該說,張作霖對擾亂地方治安的土匪還是深惡痛絕的。所以成了“官軍”的張作霖,在剿匪的過程中不遺余力,再加上他本身就熟悉土匪的套路,所以收獲頗豐。尤其是誘殺大土匪杜立三一役,堪稱心狠手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