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張作霖(第2/5頁)

1908年,時任東三省總督的徐世昌把剿匪得力的張作霖調到遼寧西北部的通遼、洮南一帶,讓他去剿滅被俄國收買的蒙古叛匪。

這可能是張作霖剿匪生涯中最艱難的任務。因為蒙古草原極為幹燥,經常有狼出沒,而熟悉地形的“蒙匪”又相當彪悍,馬術精湛。

但就是這個張作霖,總結經驗教訓,先是派人去臥底,然後智取強攻結合,他本人也身先士卒,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收拾了“蒙匪”裏幾股比較大的勢力:白音大賚被擊斃,牙仟被生擒,陶克陶胡被張作霖追擊400公裏,逃入外蒙。從這一點看,張作霖解決了危害東北邊疆多年的匪患,功不可沒。

而打擊土匪那麽得力,可能也只有土匪出身的彪悍張作霖能做到。

3

應該說,剿匪幫助張作霖完成了人生積累的第一步,但要再進一步,他需要另一個更大的機會。

這時,辛亥革命到來了。

在這場革命中,我們將看到的是一個反革命的張作霖和一個“革命”的張作霖。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參見《歷史的溫度1》中《一根香煙點燃的革命》)。

在各省紛紛響應、準備脫離清政府宣布獨立的時候,奉天省(1929年張學良將其改為“遼寧省”)的新軍也在秘密醞釀。當時新軍第二混成旅協同(旅長)是藍天蔚,他本身就是革命黨人,而第二混成旅又是唯一駐紮在奉天省城奉天(沈陽)的一支部隊,可謂時機大好。

時任東三省總督的趙爾巽知道情況可能不妙,連夜商量對策,甚至做好了跑路的準備。

這時候,遠在奉天省西北洮南的張作霖,通過安插在奉天省城的手下,得知了這個消息。當時的張作霖因為剿匪有功,手下的5個營被擴編到了7個營,共擁有3500人,在當時的東北,已經算是一支不可小視的力量。

聽到這個消息,張作霖盡起7個營所有兵力,馬不停蹄,日夜兼程趕向奉天——他知道,自己人生一個大好機會來了。

張作霖趕到奉天的目的是革命嗎?不!是去勤王!

風塵仆仆趕到奉天後,張作霖立刻晉見趙爾巽,說:“因局勢緊張,唯恐總督陷於危境,迫不及待,率兵勤王。如總督認為未奉命令,擅自行動,甘願接受懲處。”

趙爾巽這時候哪裏還會怪他?表揚還來不及!張作霖隨即又說:“請恩師聽我部署,只要我張作霖還喘著一口氣,我是願以生命保護恩師,至死不渝。”

趙爾巽一聽,立刻封張作霖為中路巡防營統領(團長),這下,張作霖手下有了15個營的兵力。

1911年11月12日,奉天召開了保安大會,紳商各界到會的有200多人。趙爾巽帶著張作霖參會,在會前,張作霖已經在會場外布置好了自己的人馬。

趙爾巽。此人最大的人生成就,恐怕不是提拔了張作霖,而是主編了《清史稿》

會上,革命黨人力主脫離清廷,宣布獨立。趙爾巽堅決反對,但革命黨人群起而攻之,要求他立刻宣布獨立。

這時候,一旁的張作霖發話了。

他首先把自己的手槍拍在了桌子上,然後喊道:“我張某身為軍人,只知聽命保護大帥。倘有不平,我張某雖好交朋友,但我這支手槍是不交朋友的!”

隨著他這個信號,會場四周他布置好的人馬全部掏出了槍。

任東三省巡閱使時的張作霖

革命黨人偃旗息鼓。最終,會議的成果是,東三省成立了實際上就是保皇性質的“奉天國民保安公會”,趙爾巽擔任會長,而張作霖當上了軍政部副部長,取得了軍事實權。之後,又因鎮壓革命黨人有功,被小皇帝溥儀賜封“關外練兵大臣”,賞頂戴花翎。

但是,隨著時局的發展,張作霖很快也就隨風向變了。

袁世凱就任大總統後,張作霖就任第二十七師中將師長。袁世凱殞命後,他更是做到了奉天督軍兼省長。

以張作霖當時的資歷,雖然雄霸東北,但做到督軍,還是有人不買賬的,比如同在奉天且身為張作霖前輩的馮德麟。

這時候,恰恰又冒出個渾人,叫張勛,他要為清王朝復辟。張勛人稱“辮帥”,因為辛亥革命後,張勛為表示對清王朝忠心,始終不肯割辮。他手下的軍隊也都按規定留辮,號稱“辮子軍”。

1917年6月7日,張勛以“十三省軍事同盟盟主”身份,在一幫各懷鬼胎的“好兄弟”的注視下,率“辮子軍”北上,在7月1日重新擁立溥儀為帝,上演了清王朝復辟的鬧劇。

舉國大嘩,群起而攻之。之前一直舉雙手贊成復辟,並讓馮德麟入京協助的張作霖,此時忽然變成了“騎墻派”,面對張勛發來“速來救駕”的召喚,他選擇按兵不動。(當時張勛復辟後,僅封張作霖為奉天巡撫,這也惹惱了“東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