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孤艦“海圻”號:大清帝國的最後榮光(第2/4頁)

決定接受邀請的清政府毫不猶豫地派出了“海圻”號——在“海天”號觸礁沉沒之後,“海圻”號作為當時大清帝國最拿得出手的一艘軍艦,不僅承擔著保衛海疆的任務,同時也成了一張“臉面”。

左圖為甲午戰爭時期“致遠”艦的全體官兵合影,右圖為“海琛”號上全體官兵合影——此時的大清水師已經全部著英式服裝,進行英式操練

1911年4月21日,“海圻”號從上海楊樹浦碼頭拔錨起航。

這艘當時中國最先進的巡洋艦,在統制(相當於司令)程璧光和管帶(相當於艦長)湯廷光的帶領下,載著400多名當時中國海軍的精英,經台灣海峽、南海駛出國門,穿過印度洋、紅海、地中海,經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大西洋,向英國駛去。

但就在“海圻”號剛剛駛離新加坡港的時候,程璧光在甲板上集中全艦官兵,下達了一個當時出乎所有人預料的命令:“我國人留發始於明代,但無辮;自清朝發展為辮,已有200余年之歷史矣。然長發汙衣藏垢,既不衛生,又有礙動作,尤以誤害海軍軍人為甚,故實無保留之價值。為此,本統領下令,自即日起,凡本艦之兵士,一律仿照官生,應予剪短發至頸際為度,以符合世界潮流。”

其實在“海圻”號剛剛要駛出國門,進入公海的時候,程璧光就已經下令讓艦上的軍官和海校實習生剪去辮子了。不過這也讓普通水手感到很不滿意——官兵不平等,他們也想剪!所以,程璧光當時下令之後,不到兩個小時,全艦400多名水兵就都剪去了辮子。

程璧光,廣東香山人,1861年出生。甲午海戰中,程璧光任“廣丙”號管帶,在激戰中“廣丙”號曾發炮擊傷日艦“西京丸”號。北洋水師困守劉公島後,提督丁汝昌服毒自殺,代表北洋水師遞交降書的正是程璧光。所以在他的回憶和履歷中,這個情節往往被淡化處理

“海圻”號剛剛踏上征途就發生了這樣的事,預示著它之後的故事,肯定不會平凡。

程璧光在“海圻”號上下令剪辮之前,據記載已上報清廷獲批,可見當時清廷的威懾力已大大削弱。不過早在之前,程璧光已秘密加入孫中山的興中會,可以說是一個秘密的革命黨人。

4

經過兩個多月的漫長航行,“海圻”號終於在1911年6月20日抵達了英國樸次茅斯軍港。

如果說之前“海圻”號的主要任務是“保家衛國”,那麽接下來,它的使命就是“揚我國威”了。

當時參加英王喬治五世加冕慶典的海軍閱兵艦隊

6月22日下午,為了烘托典禮的氣氛,英國皇室專門為來訪的各國軍艦的水手們舉辦了一場“萬國海軍田徑運動會”。之前完全不知道什麽叫“田徑”的中國海軍,也派出了幾十名體格健壯的水兵參加。在數萬名倫敦市民的圍觀下,中國的水手們雖然不熟悉規則,不懂技巧,沒有得到一枚獎牌,但沒有一人中途退賽,全都堅持到底。

有一個叫孟廣吉的信號兵,參加了跨欄的比賽。由於從來沒接觸過跨欄,他很快就被欄架絆倒,摔得滿腿是血,但他堅持完成了比賽,全場觀眾掌聲如雷,他還受到大賽組委會的專門表揚——當時大家肯定不會想到,93年後,同樣是中國人,同樣是在歐洲,一個21歲的中國小夥子終於在跨欄這個項目上笑傲世界群雄。

6月24日上午,“海圻”號的統領程璧光與專使載振,陪同英王喬治五世、瑪麗王後以及海軍大臣丘吉爾,專門檢閱了“海圻”號——所有中國水軍官兵昂首挺胸列陣甲板,讓英王印象深刻。

檢閱儀式結束後,“海圻”號專門開到了位於紐卡斯爾的阿姆斯特朗造船廠,在“娘家”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維修。

“海圻”號水手列隊

等到維修完畢,已經是1911年7月。在“海圻”號完成了賀禮使命之後,卻沒有選擇回國,而是拔錨起航,向遙遠的美洲大陸駛去。

還有一系列的任務在等待著它。

5

按照預定計劃,“海圻”號在離開英國後,就出發前往美洲大陸,拜訪包括美國在內的一系列國家——如此遠距離的航行和規格,在大清260多年的歷史上絕無僅有。

毫無疑問,美國對“海圻”號的來訪是非常重視的——他們特地派出了萬噸級的巡洋艦“北達科他”號作為陪訪艦,與“海圻”號一起並舷停泊在港口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