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孤艦“海圻”號:大清帝國的最後榮光(第4/4頁)

這一次,他的話也不多:“我的命令很簡單:你們中的任何人如欲回國參加革命工作,請站到右舷,不贊成的站到左舷。待我數完‘一、二、三’,就請各位按自己的意願,決定行動。”

說完,程璧光給了大家一些思考的時間,略微停頓後高聲喊出“一、二、三”!話音一落,所有的官兵都奔向了右舷。

等眾人在右舷站穩,傳來了一聲貓叫。紐約造船廠老板羅伊澤所贈的那只波斯貓,也悠閑地從左舷踱步到了右舷。

8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定國號為“中華民國”。

而就在這個一年之始的日子,在萬裏之外的英國巴羅港,一場易幟儀式在“海圻”號上莊嚴舉行。

由40名水兵組成的儀仗隊持槍站在全體官兵的最前列,在雄壯的軍樂聲中,程璧光一聲大喊:“換旗!”“海圻”號管帶湯廷光將一面新制的中華民國五色旗交給了升旗官,升旗官在兩名持槍護旗兵的護衛下,昂首走到艦尾旗杆下。

黃色的大清龍旗緩緩降下,紅黃藍白黑的五色旗冉冉升起。

在又停留了三個月進行維修和調整之後,1912年3月底,“海圻”號正式踏上歸途——沿著出訪時的軌跡,在5月底又開回了上海楊樹浦碼頭。

“海圻”號出航歷時400多天,到達過8個國家、14個港口,以燃煤蒸汽機提供動力,總航程達到30850海裏。

起航時,是大清帝國的榮光;回歸時,已是中華民國的希望。

饅頭說

說兩個後續吧,都不是太美妙。

一個是人,就是程璧光。當時南京臨時政府成立的時候,確實有意招程璧光回國擔任中華民國的海軍總長。但等到程璧光回國後,天已變色,擔任大總統的袁世凱任命劉冠雄為海軍總長(觸礁沉沒的“海天”號艦長),程璧光遂辭去了一切職務賦閑。

等到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大總統。黎元洪在“廣丙”號服役時曾是程璧光的部下,所以理所當然,任命程璧光為海軍總長。但很快黎元洪與段祺瑞又卷入了“府院之爭”,程璧光站在黎元洪這一邊,率艦隊出走。

此後,程璧光率“海圻”號等艦隊宣布支持孫中山的“護法運動”,成立“護法艦隊”,但還沒等有所施展,就於1918年2月在廣州被人暗殺,時年57歲——暗殺究竟由誰指使,至今仍沒有定論(主流觀點認為是當時桂系軍閥為爭權而主使)。

當年出訪揚威海外的一代名將,最終竟被暗殺而死。

另一個是艦,就是“海圻”號。相比之下,“海圻”號的命運比程璧光個人的命運似乎更要坎坷。“海圻”號回國後歸袁世凱的北洋系控制,在袁世凱稱帝後被宣布獨立的北洋海軍總司令李鼎新歸入“護國軍”,後在“張勛復辟”後重歸程璧光管轄,成為“護法艦隊”的主力艦。

但在程璧光遇刺之後,“海圻”號群龍無首,由此開始顛沛流離,不斷易主:一會兒歸屬陳炯明的粵軍,一會兒歸屬孫中山的革命軍,在1922年“直奉戰爭”中又被張作霖歸入東北海軍的渤海艦隊,最終經過不斷輾轉,劃入了蔣介石的中央軍。

18年之內,“海圻”號換了6個東家,直到迎來自己的最終命運——1937年9月25日,在悲壯的“江陰保衛戰”中,幾乎被日軍擊潰的中國海軍為了阻礙日艦前進,“海圻”號和當初清末最強的三艘“海”字頭兄弟艦“海琛”號、“海容”號和“海籌”號,拉響了淒厲的汽笛,在江陰攔江自沉。

一代名艦,最後以這樣一種方式終結服役,雖也可稱死得其所,但終歸讓人感嘆。

回望這段歷史,無論是程璧光還是“海圻”號,在充滿曲折的晚清和民國史上都曾是萬眾矚目的明星,不過最終還是漸漸消失在了人們的視線中。

但是換個角度看,程璧光當時的抉擇、“海圻”號的漫長旅程,以及那400多名中國水手向世界展現的當時中國海軍的形象,都留下了難以磨滅的一筆。

歷史長河滾滾向前,但是,也會銘記每一個閃光點。

本文主要參考文獻:

《史海鉤沉:剪掉長辮“海圻”號巡洋艦水兵》(《中國海洋報》,2013年3月6日)

《百年前清廷“海圻”號軍艦越洋保護華僑》(《時代周報》,2012年6月12日,作者張子宇)

《敦睦與交際:1911年中國海圻艦遠洋訪問之研究》(《海洋文化學刊》第4期,2013年6月,作者黃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