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藝術(第4/13頁)

從純經濟角度看,早期大眾市場的價值一般都被低估了。當時一流畫家的收入——即使用現代標準來衡量也是非常高的:密萊司(Millais)在1868—1874年的年平均收入為2萬—2.5萬英鎊——主要靠的是裝在五先令畫框中的價值兩塊金幣的復制版畫。弗裏思(Frith)的《火車站》(Railway Station,1860年)靠這類附屬權利賣了4500英鎊,外加750英鎊的展覽費。[8] 博納爾(Mlle Rosa Bonheur,1822—1899)擅長畫馬和家畜,並因為英國大眾喜愛動物而借此發跡。其經紀人有鑒於蘭西爾(Landseer)那些描繪小鹿和斷崖峭壁的畫也很暢銷,遂把博納爾帶到蘇格蘭高地,試圖勸她在馬和家畜之外再加畫小鹿和斷壁。19世紀60年代,他們同樣把阿爾馬泰德馬(L.AlmaTadema,1836—1912)的注意力吸引到以放蕩不羈和崇尚裸體聞名的古羅馬,並借此為雙方都帶來相當可觀的利益。布爾沃—利頓(Edwaid Bulwer-Lytton)是位從不忽視經濟效益的作家,早在1853年他便將其完成的小說平裝本版權賣給羅特利奇火車圖書館(Routledge’s Railway Library),為期10年,索價2萬英鎊,其中5000英鎊為預付金。[9] 斯托(Harriet Beecher Stowe)夫人的《湯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更是獨占鰲頭,在大英帝國一年賣了150萬冊,出了40版,絕大多數是盜版。可見,那時確實存在大眾藝術市場,其重要意義也無法否認,只是那時的大眾藝術市場還不能與我們這個時代相比而已。

有兩點值得注意。首先,要注意傳統工藝品的貶值。由於機械復制技術的發展,傳統工藝品受到最直接的打擊,於是在不到30年的時間內,便引發了一場(基本上是社會主義的)美術和工藝運動(art-andcraft)。這是一場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反動,主要發生在工業化的故鄉英國,其反工業家,因而不言而喻,也反資本家的根源,可從1860年的威廉·莫裏斯(William Morris)設計公司追溯到19世紀50年代的拉斐爾前派(Pre-Raphaelite)畫家。其次,要注意影響到藝術家的公眾性質。這些公眾主要是貴族和資產階級,倫敦西區和巴黎大道上的劇場演出的內容,顯然是由他們決定的。這些公眾也有極小部分是下中階級以及渴望獲得尊敬和文化的技術工人。19世紀第三個25年的藝術,從任何意義上說都是大眾通俗藝術。19世紀80年代新興的大眾廣告商對這點的理解最為透徹,因此他們會買些內容不怎樣價格卻十分昂貴的畫放在他們的廣告傳單上。

隨著藝術品的興盛,投公眾所好的藝術家也發財了,當然這些藝術家並不都是最糟糕的。然而,這時期一流的天才卻仍一貧如洗,受凍挨餓,仍得不到評論家的垂青。其原因究竟何在,至今仍是個謎。我們當然可以在這些天才當中發現一些出於各種原因竭力抵制資產階級,或者要使資產階級大吃一驚的特殊之士,也能找到幾個壓根兒吸引不了人們購買其作品的寂寞心靈,這些藝術家大多集中在法國,例如福樓拜(G.Flaubert,1821—1880)、早期的象征主義和印象派藝術家,當然其他地方也有。然而屢見不鮮的情況是:那些經過一個世紀的考驗仍蜚聲四海的男女藝術家,在他們所處的時代裏,聲望卻有極大的差別,有的被譽為泰鬥,有的則被視為白癡,他們的收入也有很大懸殊,從中產階級到傳說中的窮困潦倒。托爾斯泰的家裏過著少數貴族才有的舒適生活,而這位偉人卻放棄了自己的莊園。狄更斯從1848年起幾乎每年收入高達1萬英鎊,到了19世紀60年代,年收入更上一層樓,1868年竟高達約3.3萬英鎊(其中多數來自那時報酬已經極高的美國巡回講學)。有關狄更斯的財務狀況我們的資料異常齊全。[10] 即使以今日而言,年收入15萬美元也是很不錯了,在1870年,這個收入更可列入豪富階層。大體說來,藝術家已接受市場了。有些人即使未曾富有,至少也受到敬重。狄更斯、薩克雷(W.Thackeray,1811—1863)、艾略特(George Eliot,1819—1880)、丁尼生、雨果、左拉、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瓦格納、威爾第、勃拉姆斯、李斯特、德沃夏克、柴可夫斯基、馬克·吐溫、易蔔生,這些赫赫有名的人物,在他們活著的時候,就已享受到公認的成就和美譽。

3

還有一點,男藝術家不僅有可能獲得物質享受,而且有可能獲得特別的贊揚(女藝術家此時與19世紀上半葉相比機會要少得多)。在宮廷裏,在貴族社會裏,藝術家充其量是為富麗堂皇的宮廷和貴族府第錦上添花,或藝術家本身就是一件裝飾品,是件價值連城的財產,最糟也莫過於像美發師、時髦女裝設計師一樣,是提供奢侈服務的人(美麗的發型和漂亮的服裝都是時髦生活必備的要求)。而對資本主義社會來說,藝術家卻是“天才”(“天才”就是非經濟型的個人企業),是“典範”(“典範”就是物質成就與精神生活皆達到盡善盡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