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藝術(第5/13頁)

在19世紀後半期,社會對藝術家的要求是:他們應當為最講究物質文明的人提供各種精神食糧。不牢記這一點就無法了解那個時期的藝術。人們也許不禁要說,藝術家在受過良好教育、業已解放的人士(即成功的中產階級)當中,幾乎取代了傳統宗教的地位,當然,藝術家是在“大自然”的奇觀,也就是在美麗景色的輔助下發揮這項作用的。在講德語的民族中這點最為明顯。當英國在經濟上、法國在政治上取得成功的時候,講德語的民族將文化視為他們所壟斷的財富。在德語國家,歌劇院和劇場已成了男男女女頂禮膜拜的廟宇,這不僅是因為他們可以在此沉浸在全套古典保留曲目的癡狂中;孩子們則從小學起就開始正式接觸名著名曲,比如說閱讀席勒(Schiller)的《威廉·退爾》(Wilhelm Tell ),進而閱讀歌德的詩劇《浮士德》,以及其他難以琢磨的成人讀物。瓦格納是個怪才,他對藝術家所承擔的這種作用理解得十分透徹,這種理解表現在他一手建造的拜羅伊特(Bayreuth)大教堂中,虔誠的朝覲者來到這裏,帶著無比崇敬的神情靜靜聆聽傳教士宣講日耳曼民族的新教義,一次數小時,要連續聽好幾天,不該鼓掌時不能鼓掌,否則便會被視為輕浮。這座教堂的奧妙之處不僅在於建築家深刻理解獻祭與宗教虔誠之間的關聯,而且在於它把握住了藝術作為民族主義的新世俗宗教的重要性。除了軍隊以外,還有什麽比藝術的象征更能表達一個民族不可捉摸、難以理解的思想觀念呢?有些象征性藝術是大家一學就會的,例如國旗、國歌;有些比較細膩、深奧,那就是“國家”音樂學院的任務。當本書所述時期的民族在追尋其集體意識、統一和獨立之時,音樂也擔負了民族認同的催化任務,意大利復興運動中的威爾第、捷克的德沃夏克和斯美塔那(捷克作曲家、指揮家和鋼琴家),不是都起了這個作用嗎?

然而,並不是所有國家都把藝術捧得像中歐國家那樣高,尤其比不上已被同化的猶太中產階級,即文化上屬德國或已經德國化的大部分歐洲和美國的猶太中產階級。(19世紀後期,這個富裕、充滿文化內涵的小社群對藝術,主要是對古典音樂所做的贊助、支持實在無法估算。)一般說來,第一代資本家市儈氣很重,雖然他們的妻子們已盡力表現出對品位高雅的活動深感興趣。美國企業巨子當中唯一的紳士是卡內基——此君正好也是思想自由、反對教權,對精神方面的事務具有真誠熱情——他無法忘記他那位手搖紡織機、充滿反叛精神的父親及其留下的傳統。在德國(也許還有奧地利)以外的地方,幾乎沒有幾個銀行家希望看到自己的兒子成為作曲家或指揮家,也許是因為在德國和奧地利,銀行家的兒子想要成為內閣部長或總理的前景非常渺茫。用修身養性、崇尚大自然和酷愛藝術來代替宗教,是中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特征,例如那些後來組成“布盧姆斯伯裏”(the English Bloomsbury)的成員,他們有很不錯的收入來源,很少參與商業活動。

盡管如此,即使在市儈氣更濃、更庸俗的資產階級圈子裏(可能美國除外),藝術仍占有特殊地位,備受尊重和敬仰。象征集體地位的歌劇院和劇院矗立在大城市中央——巴黎(1860年)和維也納(1869年)的都市重建計劃即分別以歌劇院和劇場為中心,德累斯頓(Dresden,1869年)則將歌劇院和劇院置於像教堂一樣醒目的位置,巴塞羅那(1862年起)和巴勒莫(1875年起)的劇場、歌劇院都氣勢磅礴,精雕細刻,仿佛紀念碑般。博物館和畫廊有的新建,有的擴建,有的重建,有的改建。國家圖書館的情況也大致相同——大英博物館閱覽室於1852—1857年修建完成,法國國家圖書館則於1854—1875年竣工。歐洲有個更普遍的現象:大圖書館成倍增加(與大學情況不同),市儈氣較重的美國則增加有限。1848年歐洲約有400家圖書館,1700萬卷藏書;到了1880年,圖書館增加了12倍,藏書量增加了2倍。奧地利、俄國、意大利、比利時以及荷蘭的圖書館增加10倍,英國也差不多增加10倍,西班牙、葡萄牙增加4倍,美國則不到3倍(但美國的藏書量卻增加4倍,這個增加速度只稍遜於瑞士)。[11]

資產階級家中書櫃擺滿了國內外古典作品的精裝本。去圖書館和畫廊的人成倍增加:皇家學會在1848年舉辦的展覽,吸引了9萬觀眾,到19世紀70年代末,前往參觀的人幾乎達到40萬。在那之前,參觀預展(Private Views)已成為上層階級的時髦風尚,和劇院的首演一樣場面輝煌,這是繪畫社會地位提高的標志。倫敦自1870年後,便開始在“預展”和首演的規模上與巴黎展開競賽,結果給藝術帶來災難性影響。到藝術聖殿來朝覲的人士絡繹不絕,排著望不到盡頭的長隊,個個腳踝疼痛,資產階級想避開他們是不可能了。時至今日,情況依舊,藝術朝聖者還是群擁在盧浮宮的硬地板上。從資本家本人一直到當時為止身份仍含糊不清的歌劇、話劇演員等,都受到了尊重,他們也值得尊重,有些人甚至被授予騎士勛爵或貴族身份。[英國畫家受封爵位的歷史由來已久。歐文(Henry Irving)是在本書所述時代成名,後被授予爵士,他是第一個獲此殊榮的演員。丁尼生是第一位獲贈貴族身份的詩人。然而在本書所述時代,盡管受到德國裔親王的文化影響,但這種殊榮仍不多見。]陀思妥耶夫斯基他們甚至沒有必要遵循一般資產階級的習俗,只要他們穿戴的圍巾、貝雷帽、大氅是用昂貴的料子做成就行(在這方面,瓦格納便顯示出完美無缺的資產階級氣息,甚至他的某些醜聞也成了他創作形象的一部分)。19世紀60年代末期出任英國首相的格萊斯頓,是第一位邀請藝術界和知識界傑出人物出席其官方晚宴的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