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烈士與漢奸的一步之遙

橫掃華北後,皇太極將兵鋒對準了大明在遼西僅存的錦州。松錦大戰一觸即發。此時的明朝已經腐敗到了極點:

彼(指明朝)文武大小官員,俱是錢買的。文的無謀,武的無勇。管軍馬者,克軍錢;造器械者,減官錢。軍士日不聊生,器械不堪實用,兵何心用命?每出征時,反趁勤王,一味搶掠。俗語常雲:“韃子、流賊是梳子,自家兵馬勝如篦子。”兵馬如此,雖多何益!況太監專權,好財喜諛,賞罰失人心。在事的好官,也作不的事;未任事的好人,又不肯出頭。上下裏外,通同扯謊,事事俱壞極了。(《張文衡請勿失時機奏》,《天聰朝臣工奏議》卷下)

在皇太極眼裏,是時候對遼西明軍發動致命一擊了,1640年秋,皇太極率軍圍錦州,挖壕溝、壘墻做長久圍困的架勢。1641年薊遼督師洪承疇率軍十三萬增援錦州,屯兵錦州南面的松山(遼寧淩河南),他的部下就有日後的一代梟雄吳三桂,參戰部隊除了洪承疇本部外,還有關寧鐵騎一部,總之最能打的他都調來了。考慮到雙方的戰鬥力和兵力,皇太極下令繼續圍困錦州,不得主動出戰,等待敵軍進攻。洪承疇采取且戰且守的方針,避免過早同清軍主力進行野戰決戰,而是在加強各要點防禦力量的同時,以寧遠為基地,以松山、杏山為依托,與錦州守軍協同,不斷向圍城清軍反擊,以消耗、疲憊敵人,而後再相機尋求決戰,解錦州之圍。清軍在鎮守錦州的祖大壽外面,洪承疇在清軍外面,雙方就這樣大打沒有,小打不停。

1641年六月洪承疇突然打破平靜,率大軍向松山北崗挺進,這個舉動大大出乎清軍意料,多爾袞沒有設防,十萬人突然撲過來,被打個措手不及,激戰中洪承疇所部“勢極壯,用兵亦奇”,多爾袞“大駭”。

多爾袞身先士卒,揮舞著馬刀與一名明軍騎兵搏鬥,對方長刀幾次險些砍中多爾袞,都被他靈敏地躲過。這時多爾袞的衛兵用馬槍向對方肋下刺去,多爾袞也趁勢一刀砍在明軍騎兵的肩膀上,這名士兵從馬上栽了下來。多爾袞趁勢發起沖鋒,明軍漸漸支撐不住,許多人調轉馬頭向松山退去,少數人被清軍糾纏住,無法脫身。這時炮聲再次響起,明軍不顧戰場上還有沒撤退的自己人,便開始用紅夷大炮猛轟,八旗兵被炸得血肉橫飛。多爾袞見勢不妙,想要撤退,這時一顆紅夷大炮的炮彈在他身旁爆炸,強大的氣浪使他從馬上重重栽下來……

多爾袞醒來時已經在清軍帳篷中,這次炮火的彈片可能擊中了多爾袞的胯下,此後多爾袞終生沒有生育能力了。差點被炸死,心有余悸的多爾袞被迫“師退六十裏”。

戰敗消息傳來,皇太極怒了。一年都沒動靜,突然有大動作,多年的經驗告訴他決戰即將到來,於是他立即率軍前往松山,他下令滿洲、蒙古十五歲以上所有人從軍,“空國以往”,與明軍決一死戰。但此時皇太極突然流鼻血了,得了重病,他的各位弟弟都勸他緩行,皇太極說:“行軍打仗貴在神速,朕如果有翅膀能飛的話早就飛到戰場了,怎能緩行?”軍情緊急,皇太極騎馬一邊流鼻血一邊用碗接著,兩天接了幾十碗。

皇太極趕來了,他指揮若定,對各路兵馬說:“朕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敵人聽說朕禦駕親征後嚇得逃走了!倘上蒼保佑,敵軍不逃,朕定讓你等破敵如縱犬逐獸!”

皇太極面對的敵軍除了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外都不太能打,而他自己的十二萬人戰鬥力都跟吳三桂差不多。在這種情況下,七月二十八日洪承疇卻突然發動攻擊,攻占制高點乳峰山,占得先機,洪承疇十分得意,此時他的武官說:“占據高地,固然有利,但我軍糧食少,要提防清軍抄襲後路。”洪承疇說:“老子扛槍那陣你還玩尿泥呢,這還要你提醒?”(《崇禎實錄》卷十四)

那麽洪承疇在沉寂了一年之後,率大軍帶著僅能維持三天的糧食,突然挺進,究竟是為什麽呢?要知道洪承疇一向用兵謹慎的。

究其原因,還是在於明朝同時要對清國和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起義軍用兵,財政上捉襟見肘,崇禎讓兵部尚書陳新甲趕緊結束在東北的戰爭,好省錢,陳新甲便不斷催洪承疇出戰。但洪承疇之所以出戰,不僅因為國防部長嘮叨,還因為沒錢撐下去,不打不行。但洪承疇不愧為名將,他想出了妙計——只帶三天幹糧出征,趕好了打一棒子,打完就跑,也不怕對手斷後路。如果見勢不妙,立馬就跑,回來還能說是糧食不夠了才跑回來,對上面也有交代,真比猴還精。可惜他的對手是皇太極,皇太極看出了門道,就在洪承疇出發第二天,他派兵斷了洪承疇的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