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個王朝的隱退(第3/17頁)

顧炎武政治理念的最早知音是近代中國資產階級維新派。他們有感於中國危在旦夕的殘酷現實,最早敏銳地感覺到中國有進行權力模式改革的必要性。早在戊戌維新變法前一年,他們中的精英分子差不多都集中在湖南,試圖在開明官僚陳寶箴庇護下,以局部改革為試點,完成中國政治體制模型的重新建構。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所謂“湖南新政”。

湖南新政的中堅人物為黃遵憲。黃遵憲在這次新政中所提出的“地方自治”的理論明顯地受到顧炎武的影響,只是黃遵憲畢竟生長在近代中國,畢竟有周遊列國的親身經歷和更為豐富的世界觀念,故而他的地方自治論思想淵源雖然可以追溯到顧炎武,但顧的政治理念並不是黃遵憲政治主張的唯一智慧資源。據黃遵憲致梁啟超信中自述:“吾自隨使東西,略窺各國政學之要,以為國之文野,必以民之智愚為程度。苟欲張國力,伸民權,非民族之強,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國何以自立?苟欲保民生,厚民氣,非地方自治,則秦人視越人之肥瘠,沫不相關,民何由而強?早夜以思府縣會議,其先務之亟矣。既而又思今之地方官受之於大吏,大吏又受之於政府,其心思耳目,惟高爵權要者之言是聽。即開府縣會,即會員皆賢,昌言正論,至於舌敵唇焦,而彼輩充耳如不聞又如何?則又爽然自失,以為府縣會亦空言無益。既而念警察一局,為萬政萬事根本。誠使官民合力,聽民之籌費,許民之襄辦,則地方自治之規模,隱寓於其中,而民智從此而開,民權亦從此而伸。”(《中國哲學》第八輯)

由此可見,黃遵憲地方自治思想資源更多地來源於西方近代觀念,其根本目的也與顧炎武明顯不同,而是以地方自治為基礎,將中國改造成真正意義上的近代國家。他的具體方案是:“政體當法英美,而其著手次第,則又取租稅訟獄警察之權,分之於四方百姓;取學校武備交通(自注:謂電信鐵道郵遞之類)之權,歸之中央政府,盡廢今之督撫藩臬等官,以分巡道為地方大吏。其職在行政而不許議政。上自朝廷,下至府縣,鹹議民選議院為出治之所(自注:初仿日本,後仿英國),而將二十一行省分劃五大部,各設總督,其體制如澳洲、加拿大總督,中央政府權如英主。共統轄本國五大部,如德意志之統率日爾曼全部,如合眾國統領之統轄美利堅聯邦,如此則內安民生,外聯與國,或亦足以自立乎?”(《梁啟超年譜長編》,290頁)顯然,這已遠不是顧炎武地方分權方案的簡單摹本,而是一套全新的近代意識。

然而,隨著湖南新政,尤其是全國範圍維新運動的失敗,黃遵憲的理想並沒有變成現實,而僅僅具有思想史的意義。不過由此卻開啟了近代中國思想史上地方自治信念的先河。1899年,章太炎提出加強地方權力的“藩鎮論”和“分鎮論”,期望以地方自治為手段完成中國政治體制變革。章太炎在《藩鎮論》寫道:“板蕩之世,非得藩鎮以尊攘,則憲政不立。且今之斥擬藩鎮以為跋扈者,其志果在憲政乎?抑他有所為乎?夫削藩鎮以立憲政者,天下之至公也;削藩鎮以遂一二肺腑貴人之專欲者,天下之至私也。私之至者,不行媚白人,使膾碟中國以至於盡不已。今藩鎮雖離於至公,而猶未合於至私。”

在章太炎看來,在目前條件下,“與不得已,官制不及改,則莫若封建方鎮為一,置燕、齊、晉、汴及東三省為王畿,注錯無所變,其余置五道:……道各以督撫才者制之,冠各以地,無以虛辭美稱,行政置吏,惟其所令;歲入貢於泉府者數十萬,毋有缺乏;扶寸地失,惟斯人是問。一受其爵,非喪土缺貢,終其身無所易,死則代以其屬吏,薦於故帥而錫令於朝。其布於鄰國,則曰斯吾封建之國也。交會約言在是,天室弗與知。若是,則外人不得挾政府以制九域,冀少假歲月以修內政,人人親其大吏,爭為效命,而天下少安矣。”(《分鎮》)章太炎認為,這雖然是等而下之的對策,但在當時中國的政治環境下未嘗不可作為一種解決問題的變通方案。

地方自治的理想或許不是解決中國問題的最佳方案,但在中國被迫踏入現代化門檻時卻又不得不成為一種趨勢和一種選擇。誠如歐渠甲在1902年所寫的《新廣東》中所說的那樣:“且夫自立者,天地之大義,生人之本分,不可不擔當不力行者也。我人之呻吟於專制政體之下,不得平等自由,登進文明之路,宜早樹獨立旗,擊自由鐘,以奮我國民之精神,以復我天賦之權力,雖滿清政府未到如斯之地位,尚需早圖自立,以除阻我文明之進步矣,何況其衰頹至於今日者乎?”如果說“東南互保”還帶有以地方實力解決政治危機暫時性、臨時性考量的話,那麽,宋教仁等人在辛亥後關於中國權力模型設計,特別是中央與地方間關系重構則是近代中國地方自治思潮的邏輯發展和理性審視。宋教仁《中央行政與地方行政分劃之大政見》說:“吾人謂今日之中國,中央集權制固不宜,偏重地方官制之地方分制亦不宜,謂宜折中,以對外的消極的各政務歸之中央,以對內的積極的各政務歸之地方。其地方政治中,則尤注重於地方自治一途,使人民直接參與施政,以重民權,如是庶合輕重適當之道也。”這實際上是對近代以來的地方自治思想作了理性概括和總結。中國如果照此發展,一方面可以有效克服舊有中央集權體制弊病,另一方面決不會出現地方勢力坐大和分裂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