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編 從古典時代到基督教文化(第3/18頁)

比如在埃及,早期的雕刻藝術精湛,但後人無休止地模仿,使藝術變得低劣無味。羅馬帝國也是如此,奧古斯都時期的黃金時代結束之後,藝術家們只想重復模仿已故大師們的風格。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中國和印度。當“古典作品”被盲目崇拜並過度模仿,創新發明就會淪為犧牲品,當前的社會發展必然被崇古思想束縛。

舊信仰的解體?古代各類原始宗教並沒有為帝國文明奠定堅實的信仰基礎,而後來新興的哲學宗教,如斯多噶哲學和佛教等,也沒有滿足人們精神上的饑渴和願望。隨著對神靈信仰的喪失,人性也逐漸墮落,最終被日常惡習所腐化。

羅馬帝國後期,舊神信仰的影響力逐漸轉弱,受過良好教育的上流社會群體被斯多噶哲學吸引,廣泛信奉外來宗教,或者變成什麽也不相信的無神論者。喬達摩在印度傳播“八正道”,但它歸根結底只是一種避世之道,號召人們摒棄七情六欲,逃避生活苦難。中國孔子的道德箴言成為人們倫理生活的標準指南,但無法從根本上鼓勵人們積極面對生活。斯多噶派、佛陀和孔子等大哲的訓導,對羅馬、印度和中國的廣大民眾來說是遠遠不夠的。統治者廣建廟宇和寶塔,百姓為神靈偶像燒香上供,並借助各種巫術和神秘儀式,希望滿足內心的宗教本能追求,但是依然無法得到道德指導和精神力量,更無法達到人類不斷進步所渴慕追求的境界。

三、文明中的新生力量

各種原始宗教最終都衰弱了,舊神的信仰系統喪失了以往的威信。人們失去信仰的同時也失去了力量和勇氣。如果希臘羅馬始終信奉異教偶像,那麽可以斷言,世界遺產不會得到很好的保護。歐洲歷史可能會成為亞洲歷史的翻版,而歐洲祖先的故事也會跟中國人、印度人沒有多大差別。

在近東地區,出現了一股全新的宗教力量,從亞洲傳向歐洲,又從歐洲渡過廣闊的海洋,帶給全世界歷史一種新活力和新方向。這股新興力量使世界文明發展史出現深刻而奇妙的變化,當它進入人類生活時,便成為古代文明的終結和新世界開始的標志,開啟了新時代的紀元。

這個新生力量就是基督教。

第14章 北方的蠻夷部族

一、日耳曼部族

在公元400年前,羅馬帝國的北部以萊茵河和多瑙河為界,這兩條大河的上遊區域相隔不遠,都是發源於阿爾卑斯山脈的北坡,朝著相反的方向流淌而下,萊茵河流向北海,而多瑙河注入黑海。兩條大河對岸居住著許多部族,他們的語言多樣混雜,有日耳曼語、斯拉夫語、芬蘭語和凱爾特語。這些部族都被希臘羅馬人稱作“蠻族”,其中日耳曼人(條頓人)數量最多,他們文化落後,不懂得文字讀寫,但這並不影響他們在歐洲史上的重要地位。

部落和酋長?日耳曼人和羅馬人不一樣,他們在政治上沒有統一政權,相反,他們的情況類似北美印第安人,長期分裂為多個部落,彼此之間經常發動戰爭,其殘酷程度絲毫不亞於抵抗凱爾特人、斯拉夫人或羅馬人的入侵。日耳曼的每個部落都有一名酋長,酋長由部落中的戰士們推選。另外,部落中還有一個最高會議,由酋長、祭司和預言師組成。日耳曼戰士身穿曳地的長袍和獸皮,日常事務就是打仗和打獵,而普通的體力勞動則由婦女和俘虜的奴隸承擔。

住所和法律?隨著部落的發展,日耳曼人的文明程度有所提高,他們逐漸有了固定的居所,掌握了一些農業技術。但是他們還沒有建立城市,只是分散住在村莊或農場的茅草屋裏。日耳曼的土地歸每個部落共有,依照需求分配給各個家庭。日耳曼人日常的禮尚往來遵循一套嚴格的風俗習慣,部落成員都受這些常規風俗習慣的約束。風俗習慣的各項規定極為煩瑣,雖然沒有形成固定文字,但都被匯集起來世代口耳相傳,通常稱為“日耳曼法”。

日歷?日耳曼人掌握了一種劃分年月和計算時辰的日歷。有趣的是,在我們今天日歷的星期裏,有四天的名稱來源於古老的日耳曼神祇:星期二(Tuesday)來自提烏神(Tiu),星期三(Wednesday)來自沃登神(Woden),星期四(Thursday)來自托爾神(Thor),星期五(Friday)來自弗萊雅神(Fria)。這些神祇的名詞拼寫幾乎與星期名詞相合,其中沃登神意為“眾神和人類之父”,托爾神力大無窮,用擲錘的方法創造出雷電,他是戰爭之神,是日耳曼人的主神。日耳曼人有許多宗教節日,並在叢林裏設立了很多拜祭神靈的神聖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