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雨落石出(第5/11頁)

正苦思無策之時,王亮侯疾奔進來,嚷道:“有消息了!新一任的陜甘總督是李侍堯!”王廷贊大為意外,幾乎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什麽?李侍堯?”

難怪王廷贊感到震驚了,這李侍堯因為犯了貪汙罪,被判“斬監候”,正在刑部坐牢。李侍堯本人出身名門,頗有來頭,其四世祖李永放為清朝開國元勛,娶努爾哈赤孫女,稱“撫順額駙”。他本人“短小精敏,過目成誦。見屬僚,數語即辨其才否。擁幾高望,語所治肥瘠利害,或及其陰事,若親見,從皆悚懼”。如此精明幹練、才略出眾的人物,自然深得乾隆皇帝倚重,先後被委任兩廣、湖廣、雲貴總督。

此人能幹歸能幹,卻也是大貪官一個。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皇帝派和珅為欽差大臣,查明了李侍堯在雲貴總督任上貪贓枉法的事實。和珅建議將李侍堯“斬立決”。乾隆皇帝愛惜李侍堯才幹,有意網開一面,故意不批準“斬立決”的決議,讓和珅等人再行商議。安徽巡撫閔鶚元領悟了乾隆的本意,上書奏請說:“侍堯歷任封疆,幹力有為,請用儀勤議能之例,寬其一線。”乾隆皇帝遂順水推舟,施予特恩,改判李侍堯為斬監候,不過也是監而不斬,只將他家產籍沒,囚禁在刑部大牢之中。結果離他被定罪不到幾個月時間,便被選中代理陜甘總督,東山再起,重登封疆大吏的位子,由此可見乾隆皇帝對其人的器重。

確認了李侍堯確實就是新任署理陜甘總督後,王廷贊倒感到希望來臨了,因為李侍堯從來就不是什麽清官,也許完全可以用當年王亶望拉勒爾謹下水的方法,如法炮制地拉李侍堯下水。不料剛剛將這意思一說出來,王亮侯立即連連搖頭道:“藩台大人萬萬不可如此!他李侍堯當然不是清官,不過,我們卻絕對沒有辦法拉他下水。”王廷贊奇道:“為什麽?”王亮侯道:“大人想想看,李侍堯本來是被判了死罪的,現在皇上格外開恩,讓他來代理陜甘總督,他心中感激聖恩,必然傾盡全力辦事,以求將功贖罪。以他的性格和手段,一旦發現了蛛絲馬跡,非查個水落石出不可,最後還要巴不得我們這些人個個人頭落地,這樣方顯得他辦事精明。”

王廷贊恍然大悟,暗罵自己糊塗,見識尚且不如一個長隨。他想了想,又征詢地問道:“那依你之見,該如何是好?”王亮侯微微一笑,道:“既然是李侍堯來代理陜甘總督,且無法為大人所用,大人當然就要去找李侍堯的仇家來幫忙了。大人想想看,如今普天之下,李侍堯最痛恨的人是誰?”王廷贊眼睛一亮:“是和珅。”

和珅此時眷寵正隆,之前將雲貴總督李侍堯拉下馬,就連李侍堯在京師中最豪華的一處宅邸也被乾隆皇帝賞賜給和珅作為十公主府邸,二人由此結下了不解深仇。但和珅剛剛吃了一場敗仗,又被阿桂挫了風頭,實在沒有顏面在甘肅多留。剛好乾隆皇帝讓他護駕熱河,正要順勢打道回京之際,王廷贊的使者王亮侯攜帶大批禮物到了。寥寥幾句交談,精明的和珅便明白了其中的究竟。對於這送上門來的大禮,他當然沒有理由拒絕,還欣然表示願意為王廷贊出謀劃策,指點迷津。

之後,和珅攜帶著王廷贊奉送的大批禮物返回京城,王廷贊則按照和珅的指點,一面將賬簿改頭換面,盡量減少破綻,一面主動上奏朝廷說:“臣歷官甘肅三十余年,屢蒙皇上格外開恩,不次擢用,薦歷藩司,任重才庸,涓埃未報……在用兵之際,需用浩繁,臣情願以歷年積存廉俸銀四萬兩,繳貯甘肅藩庫,以資兵餉。”

當時,清廷為了平定蘇四十三,急調連城、涼州、陜西等地清兵馳赴甘肅,數萬大軍會聚蘭州,軍費兵餉一時間就成了大問題。和珅給王廷贊出的主意,就是讓他趕緊主動捐出一些錢來,資兵餉,賑貧民,博取名聲,以掩人耳目。

然而,急於擺脫困境的王廷贊實在是太急於求成,太急於邀功了,一下子就捐出了四萬兩白銀,殊不知這樣反而自曝其短。清承明制,官員俸祿微薄,一品大員一年俸銀僅有一百八十兩、祿米一百八十斛。布政使為從二品,一年的年薪只有一百五十五兩、祿米一百五十五斛,就算加上養廉銀,也決計不超過萬兩。王廷贊當上布政使不到四年,要支付歷年辦公、家用開支,已經是不小的數目,卻能一下子拿出四萬兩銀子來充軍餉,家道如此充裕,實在令人起疑。乾隆皇帝看到王廷贊請資兵餉的奏折後,表面上嘉獎王廷贊忠心可嘉,但心中卻已經開始犯嘀咕。不過此時,他還沒有馬上想到這四萬兩銀子會與甘肅捐監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