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1922—1933:魏瑪德國與蘇聯的十年合作(第3/4頁)

哈默斯泰因-埃卻德有一個著名的軍官分類:

我把軍官分成四類,聰明的、勤奮的、愚笨的和懶惰的。往往會有兩種品格結合在一起。有些軍官既聰明又勤奮,適合他們的位置是參謀部。另一種又笨又懶,這種人在每一支軍隊裏都占90%,適合執行決定了的任務。既聰明又懶惰的人適合擔任最高領導,因為他們具有洞察力又能在困難的時候做出決定。需要警惕的是既愚笨又勤奮的人,他們只會惹起麻煩,什麽任務也不適合他們承擔。

施萊歇爾和蘇俄外貿人民委員克拉辛一起,安排了兩國軍事工業的許多合作,這使德國許多武器(包括軍用飛機、坦克、火炮等)的研制、試驗得以在蘇聯境內進行,避開了國際聯盟的監督。1922年3月,第一批德國軍官到達蘇聯,一個月以後,位於莫斯科西郊菲裏的蘇聯第7飛機廠就引進德國容克斯公司技術,改進其飛機生產。那是該公司與蘇聯合作的三家飛機工廠之一,另外兩家在烏克蘭哈爾科夫和俄羅斯重要城市薩馬拉。此外,在雅羅斯拉夫爾和雷賓斯克還有兩家德蘇合作的飛機工廠。這幾個城市現在都是俄羅斯重要航空、航天工業基地。

緊接著,以“火炮大王”聞名的德國克虜伯公司在蘇聯南部頓河上的羅斯托夫附近建立工廠。這時的克虜伯,除大炮外還生產坦克、裝甲車、火車機車和潛水艇。

除了與軍事有關的工廠,魏瑪德國還在蘇聯境內建立了軍事人員培訓基地。其中最重要的當數1925年在莫斯科東南約500公裏利佩茨克建立的“國防軍秘密飛行學校與試驗場”,蘇聯只稱“利佩茨克航空學校”,任務是為德國空軍(當然也為蘇聯空軍)培養軍用飛機飛行員並且進行飛機試驗。參加西班牙內戰和後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許多德國飛行員都是在那所航校接受飛行培訓的,出了不少著名人物,例如約翰內斯·特勞洛夫特(Johannes Trautloft,1912—1995),他是德國最早派去參加西班牙內戰的6名飛行員之一,“二戰”期間成為德國著名王牌飛行員,戰後寫了一本《作為戰鬥機飛行員在西班牙》(Als Jagdflieger in Spanien),發行量超過百萬冊。但他最為人們記住的是曾經設法救助156名被俘盟軍飛行員,在集中營即將處死他們之前把他們轉移到戰俘營,讓他們得以生還。

和利佩茨克航空學校起了類似作用的是1929年在喀山建立的“卡瑪坦克學校”,任務是為德國國防軍培訓坦克指揮官,並且為克虜伯、戴姆勒、萊茵金屬等德國公司研制坦克提供試驗場地。德國自行設計制造的第一種坦克“Panzer I”(1號坦克。“Panzer”為“Panzerkampfwagen”之略,意即“裝甲戰車”),就是在這裏試驗的。這所學校為德國陸軍培訓了大量裝甲兵人才,許多德軍高級將領都在這所學校留下了足跡,包括維爾納·馮·布隆別格,奧托·莫德爾,西班牙內戰中德國坦克部隊指揮官威廉·馮·托馬,當然還不能忘記古德裏安。

1939年9月22日,德蘇兩軍在布列斯特聯合舉行閱兵式,台上前排左起第一人古德裏安,第二人克裏沃先。後排左起第一人德軍中將莫裏茨·維克托林(Mauritz von Wiktorin,1883-1956)。

這所坦克學校也培訓了大量蘇聯軍官,遺憾的是他們當中許多人都成了“大清洗”的犧牲品。幸免於難的一個是蘇聯坦克將軍謝苗·克裏沃先(1899—1978),他是猶太人,1918年參加布瓊尼第一騎兵軍。內戰結束後曾在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後被挑選進卡瑪坦克學校。1936年派往西班牙,成為第一位有實戰經驗的蘇軍坦克指揮官。回國後晉升坦克旅旅長,參加了1938年夏哈桑湖戰役。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入侵波蘭,9月17日古德裏安指揮機械化第19軍進占布列斯特。但根據裏賓特洛甫-莫洛托夫條約德蘇兩國控制區以布格河為界,於是接到命令將部隊撤回西岸,把東岸交給前來接收的蘇軍第29坦克旅,該旅旅長正是當年他在卡瑪坦克學校的同窗克裏沃先。根據古德裏安的提議,9月22日兩軍聯合舉行了閱兵式。

但是過了不到兩年,兩位在檢閱台上一起閱兵的“同窗”便在戰場上兵戎相見。1941年6月德軍進攻蘇聯,古德裏安指揮的第2坦克集團軍在白俄羅斯第二大城市戈梅利遭到克裏沃先指揮的紅軍第25機械化軍頑強阻擊,那是衛國戰爭初期蘇軍有上佳表現的少數幾仗之一。

除了利佩茨克航空學校和卡瑪坦克學校,魏瑪德國與蘇聯還在莫斯科東南伏爾加河畔的沃利斯克合作建立一所以“Tomka”(湯姆卡)為假名的“化學戰學校”,培訓化學武器使用與防護人員。為了保密,在這些學校工作、學習的德方人員都不穿德軍制服,通常著平民服裝,有時還穿蘇軍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