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從“助桀為虐”到“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1938年5月希特勒要求捷克割讓蘇台德地區時,捷克政府是決心抵抗的,因為它和法國、蘇聯都締結了互助條約,應該能得到他們的援助。然而,盡管蘇聯多次宣布要履行條約義務給予支援,法國卻和英國一起迫使捷克接受希特勒的要求。9月21日,蘇聯外長李維諾夫在國際聯盟大會上正式提出警告:

現在,捷克內政正在受到其鄰國的幹涉,而且受到公開咆哮的攻擊恐嚇,說什麽要以武力相加。……對於奧地利被消滅這個重大事件,國際聯盟竟然毫不在乎地放過去了。蘇聯政府深知這個事件對於歐洲尤其是對於捷克的命運的重要性,所以在德奧合並之後就立即正式向歐洲各大國提出建議,應該對這個事件可能產生的後果進行集體措施,以便采取集體的預防措施。遺憾的是,我們的建議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這個建議如果實行,可能使我們不至於受到現在全世界為捷克的命運感到的震驚。

同一天,當時還不是英國首相的丘吉爾也向倫敦報界發表聲明。

捷克斯洛伐克在英法兩國的壓力之下被分割,這無異於西方民主國家向納粹武力威脅徹底投降。這種失敗不會給英國和法國帶來和平或安全。恰恰相反,這將使兩國的處境更為軟弱無力和更為危險。……受到威脅的,不單是捷克斯洛伐克,還有一切國家的自由和民主。以為把一個小國投入虎口就可以得到安全,實在是致命的謬見。

《慕尼黑協定》簽字前合影,前排左起:英國首相張伯倫,法國總理達拉第,希特勒,墨索裏尼,意大利外長、墨索裏尼的女婿加萊阿佐·齊阿諾。

然而丘吉爾這些話當時的英國首相內維爾·張伯倫是聽不進去的,9月29日他和法國總理愛德華·達拉第(Édouard Daladier,1884—1970)、意大利獨裁者墨索裏尼一起,在慕尼黑與希特勒舉行關於蘇台德問題的會談,次日淩晨2點簽署《慕尼黑協定》,捷克被它的盟友出賣,希特勒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

張伯倫返回英國時,在機場向迎接的人們展示了有他和希特勒簽字的《慕尼黑協定》,並且發表講話:

親愛的朋友們,這是我第二次從德國把和平與榮譽帶回唐寧街。我相信那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和平。我們從內心深處感謝你們。現在我建議你們回家,安穩地在你們的床上睡一覺。

大西洋彼岸的美國總統羅斯福也給張伯倫發來電報,只有兩個詞:“Good Man”(好人)。但一直反對張伯倫綏靖政策的丘吉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裏說:

返回英國的張伯倫,在倫敦機場向人們展示有他和希特勒簽字的《慕尼黑協定》。

法國政府背棄忠實的盟國捷克斯洛伐克,使它任由命運擺布,實在是一個令人傷心的錯誤,由此還產生了許多可怕的後果。……歷史只好遺憾地這樣記載:“英國政府不僅默許而且鼓勵法國政府走上這樣一條致命的道路。”

除了法、英“背棄忠實的盟國”,還有兩個國家也對捷克施加壓力,提出領土要求,迫其就範,那就是與捷克簽訂有互不侵犯條約的波蘭和已經與德、意法西斯沆瀣一氣的匈牙利。就在李維諾夫在國際聯盟大會上提出警告、丘吉爾向倫敦報界發表聲明的9月21日,波蘭提出得到捷克北部波蘭人聚居區特青的要求,第二天匈牙利也要求得到匈牙利人聚居的盧塞尼克地區。為此兩國分別調兵到與捷克斯洛伐克接壤的邊境,做出要配合德國“動武”的樣子。蘇聯和捷克不接壤,按照與捷克簽訂的條約出兵援助就必須假道波蘭,但波蘭政府拒絕讓蘇軍過境,。9月23日蘇聯政府向波蘭發出警告:如果波蘭侵犯捷克,蘇聯將廢除《蘇波互不侵犯條約》,但這時的波蘭政府一心只想從“助桀為虐”中分得一杯羹。慕尼黑協定簽訂後波、匈兩國果然如願以償,波蘭得到約1,650平方公裏土地,但那裏228,000居民中倒有133,000人是捷克人;匈牙利得到近2,000平方公裏土地,上面居住著約50萬匈牙利人和27萬斯洛伐克人。

即使是在慕尼黑協定簽字以後,蘇聯仍然努力促使英、法、蘇三國結成反對納粹德國的同盟,最好還加上與法、蘇兩國都簽訂了互助條約的波蘭。1939年4月16日蘇聯正式提出與英、法建立“三國同盟”的建議,但鑒於事態的發展,也不得不做另一手準備。5月3日,堅決反對納粹侵略政策、一直致力於促成英、法、蘇三國結盟的李維諾夫“辭去”外交人民委員職務,由人民委員會主席莫洛托夫兼任。

盡管發出了政策調整的信號,8月12至21日蘇聯仍然和英、法兩國軍事代表團在莫斯科舉行談判。盡管英、法兩國都只派出級別很低的代表,蘇聯仍由聯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員、國防人民委員伏羅希洛夫“掛帥”,再次提出三國結成同盟並簽訂軍事條約的建議。但是,英、法兩國以及波蘭又一次拒絕了蘇聯的建議。在這種情況下,蘇聯終於做出重大政策調整。22日伏羅希洛夫對法國軍事代表團團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