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圖哈切夫斯基案與蘇聯紅軍第一次“大清洗”(第4/7頁)

但是,蘇聯紅軍“大清洗”的受害者遠不只是“圖哈切夫斯基案”這8個人。1935年11月20日蘇聯恢復軍銜制,首批授予蘇聯元帥軍銜的有5個人,而這5人中便有3人(圖哈切夫斯基、布柳赫爾和葉戈羅夫)被清洗,只有伏羅希洛夫和布瓊尼兩人保留下來並且受到重用。他們都是能讓斯大林放心的人,據說當“大清洗”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一位騎兵將軍對時任紅軍騎兵總監的布瓊尼說:“謝苗,看看正發生什麽!他們在一個接一個地把人整死。”布瓊尼回答:“別擔心,他們不會碰我們的,他們要收拾的只是那些聰明人。”

1935年11月,蘇聯開始實行軍銜制,首批5位蘇聯元帥,前排左起圖哈切夫斯基、伏羅希洛夫、葉戈羅夫,後排左起布瓊尼、布柳赫爾。

布瓊尼出生在頓河下遊羅斯托夫州哥薩克聚居區,不過他自己並不是哥薩克。入伍前是農場工人,入伍後參加過日俄戰爭。“一戰”期間是一名士官,因作戰勇猛曾四次獲授聖格奧爾基十字獎章,那是沙皇俄國授予作戰勇敢士兵、水兵及士官的獎章,授予軍官的則為聖格奧爾基勛章。十月革命後他在頓河下遊組織起一支哥薩克騎兵隊,與布爾什維克領導的軍隊並肩作戰。不久就在伏羅希洛夫引導下加入紅軍並且迅速發展壯大,演變成紅軍第一騎兵集團軍(通常只稱“第一騎兵軍”),他自己也於1919年加入布爾什維克黨。伏羅希洛夫出生在烏克蘭一個鐵路工人家庭,但並不是烏克蘭人,而是俄羅斯人。15歲開始在當地一家冶金廠當工人,沒有受過正規軍事訓練,他的軍事知識都是在打仗中學來的。尤其重要的是,內戰期間他們和斯大林有過重要合作,那就是保衛察裏津。察裏津後來(1925年4月10日)被命名為斯大林格勒,顯非偶然。

內戰期間第一騎兵軍戰功顯赫,參加了西到波蘭,東到堪察加半島以及蘇聯最東端、隔白令海峽與阿拉斯加相望的楚科奇半島,還有高加索、西伯利亞、中亞、阿爾泰邊疆區和外蒙的一系列重要戰役,得到“不可戰勝的第一騎兵軍”的美譽。在紅軍發展過程中,這支隊伍所起的作用非同一般,從它走出了許多紅軍最重要的將領,包括紅軍首批5名蘇聯元帥中的3名(伏羅希洛夫、布瓊尼和葉戈羅夫),第二批(1940年5月7日由大將晉升)的3名:鐵木辛哥、格裏戈裏·庫利克(1890—1950)和沙波什尼科夫,“二戰”期間又有朱可夫、羅季翁·馬林諾夫斯基(1898—1967)和基裏爾·梅列茨科夫(1897—1968)3名,“二戰”後還有安德烈·格列奇科(1903—1976)、安德烈·葉廖緬科(1892—1970)和基裏爾·莫斯卡連科(1902—1985)。

瓦西裏·布柳赫爾(1889—1938),紅軍最傑出的指揮員之一。1918年9月16日蘇聯設立“紅旗勛章”,第一個獲得者就是他。此後他又在1921和1928年各兩次獲授,是兩位五次獲授該勛章的人之一(另一人是鐵木辛哥,但主要是在後來蘇芬戰爭、衛國戰爭中獲得的)。在1930年4月6日設立“列寧勛章”之前,那是蘇聯最高榮譽勛章。蘇聯內戰結束後,從1924到1927年,布柳赫爾被派往中國,擔任孫中山和蔣介石的軍事顧問,為建立黃埔軍校、平定陳炯明叛變和北伐戰爭做出很大貢獻。在中國他以“加倫將軍”聞名,那是化名,化自他妻子加林娜的名字。1927年“四一二事變”以後布柳赫爾返回蘇聯。1930年蘇聯設立“紅星勛章”,他又是第一個獲得者。1938年7月30日,日軍入侵位於蘇聯、中國、朝鮮三國交界處的張鼓峰,8月2日蘇軍開始反攻,將其擊退。8月10日,日本向蘇聯提出停戰,隨即簽訂和平協議。這一短暫戰爭被中國和日本稱為“張鼓峰事件”,蘇聯則稱之為“哈桑湖戰役”,該役蘇軍指揮員就是布柳赫爾。

但是,哈桑湖戰役結束僅僅兩個月,1938年10月22日,布柳赫爾就被逮捕。18天後,戰鬥中先後負傷18處也沒有死在敵人槍下的紅軍元帥死在了審訊室裏。法醫鑒定說他死於“骨盆靜脈形成血栓引起肺動脈栓塞”,由此不難理解“大清洗”中為什麽許多人會屈打成招。布柳赫爾的死訊一直沒有公布,1939年蔣介石還向斯大林提出請求,再次派加倫將軍來華協助指揮對日作戰。回答是他已經去世,但怎麽死的?沒有說。1956年布柳赫爾獲得平反,第二年曾經是黃埔軍校教官的葉劍英元帥訪問蘇聯,有感寫下詩篇:

不見加倫三十年,東征北伐費支援。 我來伯力多懷舊,欲到紅河認爪痕。

亞歷山大·葉戈羅夫(1883—1939),原為沙俄軍隊少校,十月革命後參加紅軍。內戰時期主要在烏克蘭作戰,是紅軍第一騎兵軍主要指揮官之一。波蘇戰爭期間,他是西南方面軍司令員,當時斯大林是他的軍事委員。內戰結束後(1925年)被派往中國,擔任馮玉祥將軍的軍事顧問。1927年回國,他擔任白俄羅斯軍區司令員,1931年任副國防人民委員兼紅軍總參謀長。1938年2月被捕,後來死在監獄裏。被捕、處死原因都不詳,死亡日期也不詳,一說1939年2月23日,一說194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