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圖哈切夫斯基案與蘇聯紅軍第一次“大清洗”(第2/7頁)

1943年10月9日,領章、肩章上的三角形、方形、菱形符號改為與其他國家一樣的五角星符號,同時增設“兵種主帥”包括炮兵主帥、航空兵主帥、裝甲兵主帥、通信兵主帥和工程兵主帥,不過他們都低於“蘇聯元帥”。

佩戴“一級集團軍司令員”領章的約那·亞基爾(1896—1937)

1937年春,第一副國防人民委員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突然改任伏爾加軍區司令員,這是明顯的降級使用,但沒有說明原因。人們都清楚,不說明原因就是有原因,有不便說明的原因。果然,改任不久,5月22日就被秘密逮捕帶回莫斯科。與他同時被捕的還有約那·亞基爾(1896—1937)、耶洛尼姆·烏博列維奇(1896—1937)、羅伯特·埃德曼(1895—1937)、奧古斯特·科爾克(1887—1937)、維托弗特·普特納(1893—1937)、鮑裏斯·費爾德曼(1890—1937)、維塔裏·普裏馬科夫(1897—1937)等7名紅軍高級將領,他們被控犯反蘇托洛茨基陰謀集團和為納粹德國充當間諜罪,未及一個月就被判處死刑,6月11—12日夜晚槍決,這就是著名的“圖哈切夫斯基案”。此案還有一名犧牲者,紅軍總政治部主任雅科夫·加瑪爾尼克(1894—1937),他是圖哈切夫斯基許多軍事主張和改革措施的積極支持者,曾被任命為審判該案的特別軍事法庭成員,但因堅持主張圖哈切夫斯基等人無罪,最後以自殺了結生命,死後也被列入陰謀集團。

這個大案也稱“反蘇托洛茨基軍事集團案”。原來,雖然托洛茨基在十月革命後成立的人民委員會中擔任的是外交人民委員,但1918年4月8日就改任陸海軍人民委員,因為保衛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已經成為第一要務。1918年9月2日成立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也由他擔任。紅軍總司令起初是原“紅色拉脫維亞步兵師”師長尤吉姆·瓦徹提斯(1873—1938),因為十月革命後臨時政府首腦亞歷山大·克倫斯基(1881—1970)隨即命令沙俄第3騎兵軍軍長彼得·克拉斯諾夫(1869—1947)率部反撲,粉碎這反撲的正是紅色拉脫維亞步兵師。1919年7月改由謝爾蓋·加米涅夫(1881—1936)擔任。注意,別把他和列夫·加米涅夫相混淆。此外,當年的列寧衛隊也主要由拉脫維亞水兵組成,值得注意的是200人裏有70名在俄華工。整個內戰期間托洛茨基一直是蘇聯軍事方面的最高負責人,紅軍許多高級將領與他在工作上有聯系是自然的事。

順便說說,反撲失敗後克拉斯諾夫被俘,承諾不再進行反對蘇維埃政權的活動後獲釋。但後來他食言參加“白軍”,與紅軍為敵,再次失敗後流亡德國,“二戰”期間又組織在德“白俄”與納粹合作。“二戰”結束時率部向英軍投降,後來被移交給蘇聯,蘇聯最高法院軍事法庭以叛國罪判處他死刑,1947年1月17日以絞刑方式執行。

和三次被西方視為“作秀審判”的公開審判不同,“圖哈切夫斯基案”是秘密審判的。為此專門組建了以瓦西裏·烏利赫(1889—1951)為首的特別軍事法庭,成員有瓦西裏·布柳赫爾(1889—1938)和謝苗·布瓊尼(1883-1973)兩位蘇聯元帥,還有雅科夫·阿克斯尼斯(1897—1938)、鮑裏斯·沙波什尼科夫、伊凡·別洛夫(1893—1938)、巴維爾·德邊科和尼古拉·卡希林(1888—1938)等多名高級將領。然而,除烏利赫、布瓊尼和沙波什尼科夫三人外,其他人後來都沒能逃脫自己也被清洗的厄運。烏利赫出生在拉脫維亞,父親是一名德裔拉脫維亞革命者,母親是俄羅斯貴族,全家曾因革命活動被流放到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十月革命後經托洛茨基介紹進入“契卡”,後來轉到蘇聯最高法院。除圖哈切夫斯基案外,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以及葉若夫等人的案件也都是由他審理的。

1990年以前,圖哈切夫斯基案常常被視為納粹德國的“離間計”,然而它的受益者並非只有納粹德國,斯大林同樣受益,使他在取得聯共(布)黨內唯我獨尊地位以後又取得對軍隊的絕對控制。具體做這件事的蘇聯方面是尼古拉·斯科布林(1892—1938?),納粹德國方面是蓋世太保第二號頭目萊因哈德·海德裏希(Reinhard Tristan Eugen Heydrich,1904—1942)。斯科布林原來是一名白俄將軍,後來成為一個既為“契卡”,也為流亡國外的白俄、還為納粹德國服務的“三面間諜”。不過像其他許多執行秘密任務的人一樣,他最後也“下落不明”,被認為已於1938年死去。怎麽死的?說法至少有三種,都難以證實。

為什麽被“選”作這個陰謀集團首領的人是圖哈切夫斯基?耐人尋味。要知道,他曾被看作紅軍中最有才幹的將領,魏瑪德國甚至有人稱他為“紅色拿破侖”。1935年發布授予蘇聯元帥軍銜的命令並不是按姓名字母順序排列的,他列第二位,在伏羅希洛夫之後、布瓊尼之前。獲授蘇聯元帥時年僅42歲,而伏羅希洛夫是54歲,布瓊尼和葉戈羅夫都是52歲,布柳赫爾也已4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