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出淤泥(第2/6頁)

其結果就是,在這一時期,放蕩和道貌岸然並存,猥褻和故作正經同在。爭風吃醋所在多有,這些女性中間充滿了中傷、怨恨和欺淩行為:這正是16世紀的賤人們。瑪格麗特正是在這種環境下度過塑造一生的青春期的。讓娜·達爾布雷後來寫道瑪戈時說:“瑪戈美麗、謹慎而優雅,但生長環境卻極其墮落。我覺得沒人能不受汙染。”

瑪格麗特成長過程中更加復雜的一個焦點就是她未來的婚姻問題,她的婚姻不斷有各種自相矛盾的信號發出。瑪戈從八歲開始就在正式宴會上和亨利坐在一起。瑪戈明白,自己已許配給表弟亨利,後者是小國納瓦拉的王位繼承人。但凱瑟琳受諾查丹馬斯預言的慫恿,對年輕子女的婚事有著更遠大的安排。太後無所謂世俗對年齡、宗教和般配的看法,常常對一些明顯不般配婚約加以認真考慮。伊麗莎白一世拒絕了查理九世,理由是:法國國王不太可能長期留在英格蘭,凱瑟琳馬上提出,可以將新郎換成安茹公爵亨利,而這一安排也落空之後,凱瑟琳又推出幼子阿朗松公爵(Duke of Alençon)弗朗索瓦作為合適的新郎——他比伊麗莎白小22歲。凱瑟琳多次向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推薦瑪戈,想讓她嫁給王子堂·卡洛斯(Don Carlos),而當凱瑟琳的長女、菲利普的妻子伊麗莎白1568年因難產而突然死亡之後,時年15歲的瑪格麗特立刻被太後推薦給41歲的鰥夫菲利普為妻。

所以,瑪戈和亨利的婚約並非板上釘釘,瑪戈自己也知道這一點。坦白地說,作為可能的結婚對象,瑪戈覺得表弟令人失望。亨利根本不是瑪戈的白馬王子。從傳統的角度來說,亨利不夠英俊,也不太有騎士風度。他不清楚自己在宮廷中的地位,故而插科打諢博取注意,以求自保。他只比瑪戈小七個月,但看起來更加年幼,言行外表上都不如瑪戈成熟。瑪戈從小接觸凱瑟琳宮廷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重視外表和感官,但和讓娜·達爾布雷所擔心的不同,瑪格麗特並不冷酷刻薄,但生長環境的確使她的情商早熟。十幾歲的時候,瑪戈就明白什麽是愛。她想要一個強壯而勇敢的丈夫,能為感情拋下一切。她想要一個英俊的丈夫,一個不畏危險的武士,一個在情場和戰場上都遊刃有余的騎士。她想要一個令自己神魂顛倒,令自己完全沉醉的人——無論是精神上、理性上還是身體上——並與其沉入愛河。

她的表弟亨利不太符合理想。他從八歲開始和王室一起生活,已達六年之久——或許在一起的時間太長了,亨利更像是一個惱人的兄弟,而非勇猛熱忱的戀人。

瑪戈還知道,表弟及其母親讓娜·達爾布雷還有其他胡格諾派領袖,都不受太後喜歡。1567年1月,亨利14歲生日前一個月的時候,讓娜最終成功地把兒子從宮廷接走。兩人略施詭計,和其他胡格諾團體一起,逃入信奉新教的納瓦拉。讓娜還欺騙太後資助此次潛逃,在傷口上撒了一把鹽。西班牙大使提到,凱瑟琳得知讓娜和亨利逃跑後“大為驚訝”,而且“太後剛剛借給哭窮的(讓娜)女公爵2,000埃居,她更加憤怒”。

不過,納瓦拉女王的潛逃不過是沖突的序曲,這場沖突最終導致了凱瑟琳和胡格諾派領袖的決裂,這次決裂影響巨大,瑪格麗特(以及宮中多數人)都無疑會認為瑪戈和信奉新教的表弟之間的婚姻簡直是無稽之談。到了1567年秋季,凱瑟琳和之前的盟友——尤其是提督科利尼和孔代親王——關系疏遠,甚至敵視他們,積極尋求打倒他們的辦法。

凱瑟琳和阿爾瓦公爵會見之後,胡格諾派產生了嚴重的懷疑和猜忌。新教徒被排除在談判之外,只得借助間諜和靠旁敲側擊獲得情報。用這種手段得到的情報非常模糊,但會談之後西班牙人洋洋得意的態度暗示太後和女婿菲利普已經達成重要共識,這對新教徒的事業有害無益。謠言稱,法國和西班牙之間協定,要根除法國國內人數眾多、發展迅速的新教。

在巴約會見之後,恐慌再次升級。尼德蘭的新教徒呼籲信仰自由,法國的胡格諾派曾予以支持。而尼德蘭的新教徒進而反叛西班牙的統治,對此,菲利普宣布,準備讓阿爾瓦公爵率領大軍鎮壓叛亂。由於從西班牙或意大利(當時阿爾瓦公爵在意大利募集軍隊)發兵必須借道大國,菲利普請求凱瑟琳劃出一條安全通道,以使大軍得以北征。胡格諾派據此認為,自己正面臨一場巨大陰謀。對胡格諾派而言,菲利普的請求無非是想乘人不備——西班牙軍隊的真正目的在於入侵法國,清除新教運動。盡管凱瑟琳拒絕了菲利普,她卻不合時宜地在王家衛隊中雇傭了六千名瑞士傭兵。更令人不安的是,她重新提拔吉斯家族,尤其重用洛林樞機主教,後者正是天主教陣營的首領。新教徒認為,敵人無疑已經聯合起來,他們自然也要備戰以為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