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路漫漫

“一個人如果希望在人們當中保有慷慨之名,就必不可免地帶有某些豪侈的性質,以致一個君主常常在這一類事情上把自己的財力消耗盡了。到了最後,如果他們想保持住慷慨的名聲,他就必然非同尋常地加重人民的負擔,橫征暴斂,只要能夠獲得金錢,一切事情都做得出來。這就使得他的臣民開始仇恨他。”

——馬基雅維利《君主論》

1564年1月,一支漫長而喧鬧的隊伍緩緩走出巴黎,其宏偉程度,就是在當時也是首屈一指。大約有八百名宮廷成員受召陪伴國王和太後穿越法國,其中包括王室成員、上等貴族(當然,他們又有自己的封臣、仆從和顧問),身居要職的行政官員、政府官員、大臣、司法人員、醫生、資深管家、女官、廚師、馬夫、女仆、男仆、騎士、吟遊詩人、號手、王家衛士、一隊侏儒(凱瑟琳鐘愛侏儒),神父和懺悔師(當然,他們都是天主教徒)和一些外國政要。

這支龐大隊伍的後面是成百的馬隊(共有八百匹,在途中,打獵和比武不可缺馬),如同蜥蜴有力的長尾一樣,後面又跟著長長的車隊,裝載著各種行李:箱子裝滿了宮廷服裝和華服,包括禮服、舞會禮服、戲服、毛皮、珠寶、禮物、金錢、食物、葡萄酒、餐具、廚具、精致的餐桌、掛毯、床具、隆重入場時所用的道具、繪有風景的布景、繡金線的帷幕、煙花、防備變天的車廂——一切都是為了盡量使旅客感到舒適,或彰顯王室的奢華。這支隊伍如此漫長,有時隊首已到達目的地,隊尾卻才剛剛從昨日的營地收拾啟程。就連《一千零一夜》裏蘇丹的隨從也比不上凱瑟琳·德·美地奇組成的這支讓國王見識自己眾多子民的隊伍。

隨從人數眾多,太後計劃離開很長一段時間,所以太後的所有子女都參加了這次旅程。10歲的瑪格麗特和8歲的弗朗索瓦也參加了這次巡遊(Grand Tour)。

第一站是楓丹白露宮,在那裏,太後精心籌劃了一系列開幕慶典,為之後的旅程定下基調。雖然王室財政因戰爭而負擔沉重——根據巴黎法院在1563年春天編纂的數據,王國負債已達五千萬埃居之多——凱瑟琳還是決定恢復弗朗索瓦一世時代的宏大和壯觀。[21]彼時舉行了一場盛大的比武大會,國王陛下(13歲的查理)和安茹公爵(查理的弟弟,12歲的亨利)都參加了這次比武。之後,凱瑟琳主持了午後花園聚會,人人打扮成下等農民的樣子,興高采烈,並且欣賞年輕女子打扮成穿著暴露的塞壬,唱著靡靡之音。這次旅程之後,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宴會,並有戲劇演出助興,戲劇由皮埃爾·德·龍薩排演,瑪戈也在其中扮演角色,同樣參演的還有瑪戈的兄長安茹公爵,還有他之前的同學、當時已是吉斯公爵的14歲的亨利。晚上則是一場奢華的舞會,一直延續到天亮,舞會上,巴黎運來的各種金色服裝熠熠放光。

在最後一天,凱瑟琳更進一步,為此前的歡慶劃上了圓滿的句號:根據時人的敘述,她讓查理和亨利帶著一隊人進入花園,“他們得知,有許多美女被關在一座巨大的魔塔(inchanted tower)中,成為復仇女神的囚徒,並被兩名巨人看守”。查理和亨利立即決定拯救這些不幸的少女。兩名王室後代在提示下全副武裝,並在大人的幫助下輕易戰勝了高大的守衛,進而奮余勇登上階梯,來到關押美女的房間。他們試圖“祛除詛咒,還被囚少女以自由”(在此過程中所有人都自覺地提供便利,沒有受傷),魔塔戲劇性地著火,簡直可稱是文藝復興時代的電影特技。

一聲令下,龐大的宮廷隊伍在少年國王和中年太後的領導下,開始了橫越法國的旅途,他們花費兩年多時間,遠到南部的普羅旺斯和西部的巴約訥(巴約),路上遭遇了暴風雪、傾盆大雨以及令人眩暈的酷暑;經過了崎嶇的道路和蜿蜒的群山,經過了中型城市和政府治所,經過了省級城市,經過了風景如畫的鄉村。在這次卓越的旅途中,凱瑟琳想達到三重目的:通過和地方權威建立私交,強化王室權威並保證寬容法令的施行;通過高調而正統的宗教演示,向當地人展示凱瑟琳的虔誠和天主教傾向是不可動搖的;最重要的是,為自己此前的作為正名,並通過密談取得西班牙國王、太後的女婿菲利普二世的理解。

這是一個野心勃勃的計劃,並與弗朗索瓦一世擅長的魅力外交一致。但是凱瑟琳並不明白,或說她沒看出來,這種內在的政治手腕完全取決於君主的魅力。弗朗索瓦一世足有六英尺高;性格豪爽、活躍,令人印象深刻。他深深體現了王國本身。弗朗索瓦一世每次隆重地進入某個省級城鎮的時候,他的臣民看見了自我——確切地說,看見了想象中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