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意大利領土擴充至自然邊界(第3/6頁)

意大利與行省

如此,社團概可分為三類:一、提供軍隊的,二、納貢繳稅的,三、既不提供軍隊又不納貢繳稅的;然而這種分類並不必然和意大利本土及行省的地理位置相吻合。海外的社團也有可以屬於意大利聯邦的;例如墨西拿本質上就跟意大利本土內的薩貝利人站在同一地位;甚至於在西西裏與薩丁尼亞,若要建立具有拉丁人之權利的新社團,並不比在亞平寧山以外更有法律上的障礙。本土上的社團也可能會被剝奪參軍的權利,而成為進貢納稅者;波河流域的某些凱爾特人,便是如此,而這個方案此後沿用的範圍相當廣。但事實上,提供軍隊的仍舊斷然以本土社團為主,納稅的則以外島;羅馬人雖然並不打算在希臘文明化的西西裏島發展意大利人的殖民地,也不在薩丁尼亞,羅馬政府卻無疑早已決定不僅要征服亞平寧與阿爾卑斯之間的諸蠻族,也隨著他們的征服戰之進展,而意圖在此區域建立意大利血緣與意大利權利的新殖民區。因之,海外的占有地不僅被貶為附屬狀態,而且注定要永遠如此;而由法律置於執政官權下的官方領土——也就是羅馬人的大陸領土——則將成為新的、疆域更廣的意大利,這領域將從阿爾卑斯山至愛奧尼亞海。不錯,最初這地理概念性的意大利並不全和政治概念上的意大利聯邦完全相合;有些地方寬了,有些地方則不及。但即在這時,羅馬人都已把阿爾卑斯界域之內的地方視為“意大利的”了,也就是說,目前已是togati的領土,或將來必是;這情況有如北美,其邊界先以地理的意義形成,然後再隨著殖民地的推展,在政治意義上占領。

亞德裏亞海岸的事件

在亞德裏亞海入口處,羅馬長久以來即想在布林迪西建立殖民地,而在迦太基戰爭結束之前(公元前244年),這個願望終於達成;從此,羅馬在此海域的宗主權即注定將要成立。在西海,羅馬不得不把對立者驅除;在東海,則希臘諸邦的互爭使他們沒有一個得以在希臘半島獲得或保有統禦權。希臘諸邦中最可觀的一個是馬其頓,但借助埃及的勢力,埃托利亞人把馬其頓人從上亞德裏亞地區驅逐了,亞加亞人則把馬其頓從伯羅奔尼撒驅除,甚至連北方蠻族的侵襲,馬其頓人亦再無力抵擋。羅馬人渴望馬其頓和其自然聯盟敘利亞王受到扼制,這一點可以從一個事實看出:由於貝倫尼斯被殺,埃及王托勒密三世向敘利亞的塞琉古二世宣戰(馬其頓可能與後者共謀),這時,剛結束迦太基之戰的羅馬則向埃及提供顯然的幫助。一般說來,羅馬與希臘諸邦關系較近;元老院甚至業已跟敘利亞談判,並為羅馬人認為有血緣關系的伊利昂人而調停前面提及的塞琉古之戰。

但目前,在東海岸的事務上,羅馬人不做直接幹涉,只因它自己本身並不需要。亞加亞同盟(這個同盟本可強盛,但因阿拉托斯王的排外政策而受阻)、軍事冒險者的埃托利亞共和國和腐敗了的馬其頓帝國互相牽制,用不著羅馬插手;而那個時期的羅馬對海外的權益寧是避免,而非求取。當阿卡爾納尼亞人匍匐在地懇求伊尼亞斯人幫助抵抗埃托利亞人時(因他們說他們並沒有參與毀滅伊利昂之役),元老院確實有做外交調停之意;然而,尚古的羅馬元老院並未激使他們發動戰爭,而這項戰爭若真發動,本可能為羅馬除去世仇馬其頓人(約公元前239年)。

伊利裏亞的海盜 遠征斯庫台

在那種諸國紛爭而互相牽制的情況下,亞德裏亞海唯一繁榮的行業當然就是海盜;意大利的商業為此損失極重,然而,即使對海盜,羅馬人也過分地容忍——這當然跟他們厭惡海戰而海軍力量又薄弱有密切關系。但到最後,終於忍無可忍了。馬其頓人此時已因跟希臘其他各邦為敵,不再執行保護各邦免受海盜侵掠的任務,斯庫台的統治者們就誘使伊利裏亞各部族——約包括相當於現代的達爾馬提亞人、門的內哥羅人和北部的阿爾巴尼亞人——聯合做大規模的海盜遠征。

於是,伊利裏亞人乘著他們著名兩行劃槳的“利伯尼亞”快船,在海中與沿岸各地,向所有的邦國挑戰。當然,這些區域的希臘殖民地,島鎮維斯和赫瓦爾,要港埃庇丹努斯和阿波羅尼亞(位於奧烏斯河,在發羅拉之北)受害最重,屢遭侵襲。更南方,海盜們在伊庇魯斯最繁榮的鎮腓尼基建立了基地;伊庇魯斯人與阿卡爾納尼亞人,半自動半被迫地也加入了這些外來劫掠者的集團;沿海地區遠至厄利斯與麥西尼都不安全。埃托利亞人與亞加亞人聚集一批船只,意圖制止海盜,卻歸徒然;在大海上,他們跟海盜和其希臘聯盟大戰一場,結果敗北;以是,海盜艦隊竟連富裕而地位重要的科西拉(科孚)島都攫獲在手。意大利的航海者怨聲載道,古代的同盟阿波羅尼亞一再懇求,而被圍的維斯人十萬火急的求援終於促使元老院至少派使者前往斯庫台了。蓋烏斯與魯西烏斯·科倫卡紐斯兄弟銜命前往,要求阿格隆王制止騷擾。但該王回答,照伊利裏亞人的法律,海盜私掠為合法買賣,政府無權制止;魯西烏斯於是回答,既然如此,則羅馬便有職責為伊利裏亞人帶一部較佳的法律來。這個話,當然很不婉轉,於是——照羅馬人的說法——兩兄弟在回家的路上,同遭國王下令殺害。羅馬要求交出兇手,結果被拒。現在,元老院無可選擇了。公元前229年春,一支兩百艘載著登陸部隊的艦隊出現在阿波羅尼亞之前;海盜船望風逃竄,羅馬艦隊則摧毀海盜各堡壘;其時阿格隆王已死,兒子未達法定年齡,由王後托伊塔攝政;托伊塔退至最後據點,復被圍攻,不得不接受羅馬指令的條件。於是斯庫台的統治者們重又以原先的狹窄地區為疆界,不但交還攝取的希臘城鎮,而且也交還達爾馬提亞的阿狄伊、埃庇丹努斯外圍的帕提尼、伊庇魯斯北部的阿亭坦;伊利裏亞人不可有武裝船只,而未加武裝的船只亦不可在利蘇斯以南兩艘以上結伴而行。由於迅速而有效地壓制海盜的惡行,羅馬在亞德裏亞海的海上霸權確定了,不但獲得最高的贊美,而且得到長期的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