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宗教改革

人類的歷史進程猶如一個巨大的鐘擺,它不斷地前後擺動。人們在文藝復興時期對藝術與文學的熱愛及對宗教的淡漠,在隨後所經歷的宗教改革中,人們卻表現出對藝術與文學的淡漠及對宗教的熱愛

你們應當聽說過宗教改革。一聽到這個名詞,你肯定想到的是一些追求宗教信仰自由的清教徒。為了“宗教信仰的自由”,他們漂洋過海,在新大陸開辟了一番新天地。隨著歲月的流逝,特別是在我們新教的國家裏,宗教改革逐漸變成了“思想自由”的代名詞。在這個進步運動中,馬丁·路德被視為先鋒和領袖。不過,歷史並非由一系列對於我們光榮祖先的溢美之詞而組成的。用德國歷史學家朗克的話來說,人們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麽”,那麽我們會用一種全新的理念去看待過去的歷史。

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少有事情是絕對好或者絕對壞的,好壞只是相對而言的,世界也並不是黑白分明的。作為一個誠實的編年史家,他的責任就是要對每一歷史事件的好與壞進行真實的描述。然而要做到這一點非常困難,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好惡。不過,我們應當竭盡全力,盡量做到公平理性地判斷事物,不要讓自己的偏見過分地影響我們。

就拿我自己為例。我成長的國家是一個崇拜新教的國家,並且新教氣氛異常濃厚。在我12歲之前,我從未見過一個天主教徒,所以當我後來遇見他們,和他們打交道時,便覺得很不習慣,心裏有些不安。我聽說過成千上萬的新教徒受到西班牙宗教法庭極端殘酷的懲罰,他們有的被絞死、有的被燒死、有的甚至被五馬分屍,那是當時的阿爾巴大公為懲罰信仰路德教派和加爾文教派的荷蘭異端們所采取的極端手段。這些恐怖故事在我眼裏既真實又切身。它們好像就發生在幾天前,並且它們完全有可能再次重演。我想象著另一個聖巴瑟洛繆之夜(這天晚上法國天主教徒對新教徒進行了大屠殺),瘦小可憐的我會在睡衣的包裹中被殺害,我的屍體被拋出窗外,就像尊貴的柯利尼將軍所遭遇的那樣。

很久以後,我在一個天主教的國家生活了一段時間。我發現居住在那兒的人們不僅更友善、更寬容,和我以前國家的同胞們一樣充滿了智慧。更讓我吃驚的是,我開始發現在宗教改革中,天主教和新教的理由一樣充分。

不過,那些16世紀和17世紀的善良人們,他們親身經歷了宗教改革動蕩時期,因此不可能像我們這樣冷靜地看待問題。他們總認為自己永遠是正確的,而他們的敵人永遠是邪惡的。在要麽絞死別人,要麽被別人絞死。這個問題上,當然,人人都選擇絞死別人。這只不過是人的本性,也不會因此受罪惡感的折磨。

讓我們看一眼公元1500年的世界,這是一個很容易記住的年份。在這一年,查理五世降生了。此時,中世紀的封建混亂的局面逐漸讓位於幾個高度中央集權的王國。所有的君主中,最有權勢的君主是查理大帝,不過當時他還是睡在搖籃中的嬰兒。查理大帝出生於一個顯赫的家族,他是西班牙的斐迪南與伊莎貝拉的外孫,同時又是哈布斯堡王朝最後一位中世紀騎士馬克西米安和勇敢者查理的女兒瑪麗的孫子。查理是一位野心勃勃的勃艮第大公,在成功地擊敗法國後,被獨立的瑞士農民所殺。所以說查理大帝在很小的時候就繼承了世界地圖上的大部分土地。它們全是他在德國、奧地利、荷蘭、比利時、意大利及西班牙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叔叔、堂兄和姑媽們留給他的,還有他們在亞洲、非洲和美洲的殖民地。在命運之神的操縱之下,查理出生在根特的那座德國人不久前入侵比利時時用作監獄的弗蘭得斯城堡中,這位既是西班牙國王又是德意志皇帝的君主,他本人接受的卻是弗蘭芒人的教育。

這位可憐的人很早就失去了父親(有人說他是被毒死的,但這種傳說從來沒有得到證實),他的母親也瘋了(她帶著丈夫的棺材,在自己的領土上四處旅行)。小查理是在姑媽瑪格麗特的嚴厲管教下成長的。長大之後,查理成了一個地道的弗蘭芒人,毫無選擇地統治著德國、意大利、西班牙以及100多個大大小小陌生的民族。他是天主教會忠實的孩子,卻極其厭惡宗教的不寬容。從小到大,查理一直是一個懶散怠惰的人,但是當這個世界處於一片宗教狂熱和喧囂聲中的時候,命運之神注定要由他來統治這個世界。他不得安寧,總是急匆匆地從馬德裏趕往因斯布魯克,又從布魯日奔赴維也納。他熱愛和平,向往安寧,可他的一生都處於戰亂之中。在他55歲的時候,他對人類產生了懷疑,對人類的仇恨和愚昧感到極其厭惡。3年之後,他在精疲力竭與極度失望中孤獨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