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地理大發現(第2/5頁)

威尼斯人和熱那亞人曾經是地中海的偉大航行者,不過探索大西洋海岸的榮譽卻落到了葡萄牙人頭上。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在同摩爾侵略者的長年戰鬥中,產生了強烈的愛國熱情。這種熱情一旦存在,便逐漸延伸到新的領域。13世紀,國王阿爾方索三世征服了位於西班牙半島西南部的阿爾加維王國,將它納入自己的版圖。14世紀,葡萄牙人在與穆罕默德信徒的戰爭中漸漸扭轉時機,贏得了主動權。他們渡過直布羅陀海峽,攻占了阿拉伯城市泰裏夫對面的體達城。接著,他們一路高歌,占領了丹吉爾,並將它設為阿爾加維王國在非洲屬地的首府。

現在,葡萄牙人已經準備好,開始探險者的偉大事業。

1415年,人稱“航海家亨利”的亨利王子,也就是西班牙約翰一世的兒子崗特·約翰,開始大規模探索非洲西北部的準備工作。在很久以前,腓尼基人和古代北歐人就已經涉足這裏,據北歐人回憶說,這裏是長毛“野人”出沒之地。後來我們才知道,這些所謂的“野人”其實就是非洲大猩猩。

西半球的大發現

亨利王子和他的船長們先後發現了加那利群島。接著,他們重新找到了幾個世紀以前一艘熱那亞商船曾在此短暫逗留的馬德拉島;他們還勘察了亞速爾群島,並繪制出詳細地圖。此前,葡萄牙人與西班牙人對此群島只有模糊的認識。他們把非洲西海岸推測為尼羅河西部的塞內加爾河河口,投去粗粗一瞥就離開了。最後,在15世紀中期,他們到達了佛得角(又稱綠角)和位於巴西至非洲海岸之間的佛得角群島。

不過,亨利的探險活動並不局限於海洋。他還是基督騎士團的首領,基督教騎士團是十字軍聖殿騎士團在葡萄牙的繼續。1312年教皇克萊門特五世在法國國王菲利普的要求下解散了顯赫一時的聖殿騎士團,借機將聖殿騎士全部燒死在火刑柱上,並奪取了他們的財產和領地。葡萄牙堅定地保留了自己的十字軍騎士團,亨利王子就是該團體的首領。他利用騎士團所屬的領地,裝備了幾支遠征軍,去探索幾內亞海岸的撒哈拉沙漠的心臟地帶。

但是,亨利的思想仍然停留在中世紀。他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去尋找神話傳說中的“普勒斯特·約翰”。這位傳說中的人物,在12世紀的歐洲就廣為流傳。據說,這個叫約翰的基督傳教士建立了一個幅員遼闊的帝國,自己就是這個大帝國的皇帝。這個神秘國度的具體位置不詳,只知道是“位於東方某地”。在長達300年的時間裏,人們一直在試圖尋找“普勒斯特·約翰”及其後人,亨利也不例外。在他死後30年,約翰之謎才被解開。

1486年,探險家巴瑟洛繆·迪亞斯為了從海路去尋找“普勒斯特·約翰”的國度,來到了非洲的最南端。最初,他將此地命名為“風暴角”,因為這裏的強風阻止了他繼續向東前行。不過裏斯本的海員們都知道,在他們前行印度的航行中,這一發現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因此將其改名為“好望角”。

1年後,佩德洛·德·科維漢姆帶著熱那亞梅迪奇家族的介紹信,開始從陸路去尋找“普勒斯特·約翰”的神秘國度之旅。他一路南行,渡過地中海,穿越廣袤的埃及國土,繼續向南方深入抵達亞丁,並從那裏換上海船,渡過波斯灣。1800年前,亞歷山大大帝之後,就沒有幾個白人見過波斯灣。後來,科維漢姆造訪了印度河岸的果阿及卡利卡特,在當地聽說了許多有關月亮島(馬達加斯加)的傳說。據說,該島位於印度與非洲之間。之後,他在返回波斯灣的途中,秘密地參觀了穆斯林的大本營——麥加和麥地那。隨後,他再次渡過紅海,並於1490年找到了“普勒斯特·約翰”的國家。原來,約翰只不過是阿比尼西亞的黑人國王,他的祖先在4世紀皈依了基督教,比基督傳教士輾轉到達斯堪的那維亞的時間還要早700年。

這許許多多的航行使葡萄牙的地理學家和地圖繪制者們相信,雖然朝東前往東印度群島的旅行可以實現,但實施起來絕非易事。然後,引發了一場大爭論。一些人贊成從好望角以東的方向繼續探索,另一些人則說:“不,我們必須向西橫渡大西洋,才能到達中國。”

我們這裏要說明的是,那個時代大多數聰明的人都堅信,地球並不像一張扁平的烙餅,相反地球應該是圓的。偉大的埃及地理學家克勞狄烏斯·托勒密提出關於宇宙構成的托勒密學說,宣稱地球是方的。這一理論滿足了中世紀人們的簡單需求,因而受到廣泛接受。不過到文藝復興時期,科學家們拋棄了托勒密體系,轉而接受波蘭數學家哥白尼的學說。通過研究,尼古拉斯·哥白尼的學說認為,有一系列圓形的行星圍繞太陽轉動,地球就是這些行星中的一個。然而,因為害怕宗教法庭的迫害,哥白尼小心翼翼地保存這個學說長達36年,直到1534年,也就是他去世的那一年,他的學說才得以公開發表。宗教法庭最初建立於13世紀,當時主要是為防範法國阿爾比教派和意大利華爾德教派的異端邪說威脅羅馬主教的絕對權威。實際上,這些人都是性格溫和的異端分子,不相信私有財產,信仰虔誠,寧願過基督那樣的貧窮生活。現在雙方爭論的焦點不是向東或向西能夠到達印度和中國,而是哪條路更近、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