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地理大發現(第4/5頁)

最後,在1519年,一支由5只西班牙小船組成的艦隊,在葡萄牙航海家斐迪南·麥哲倫率領下,向西航行,尋找盛產香料的群島(向東的路線完全掌握在葡萄牙人手中,他們不允許任何人與之競爭)。麥哲倫渡過非洲與巴西之間的大西洋,繼續向南航行,到達了巴塔戈尼亞最南端的一個狹窄的海峽,對面就是“火地島”。巴塔戈尼亞的意思是“大腳人的土地”。火地島是水手們命名的,因為某天晚上他們看到了島上燃起的火光,表明島上有土著居民活動。在那裏,整整5個星期,麥哲倫的船隊遭到狂風和暴風雪的襲擊,隨時都可能發生滅頂之災。惶恐不安的船隊中發生了動亂,麥哲倫以極其嚴厲的手段鎮壓了叛亂,並把兩名船員留在荒蕪的海岸上,讓他們在孤島上“懺悔罪過”。

最後,風暴終於停息,海峽也變得寬闊了。麥哲倫駛入了一個新的大洋。這裏風平浪靜,他稱它為Mare Pacific,即太平洋。然後他繼續向西航行,但是經過了98天的航行,沒有看見一絲一毫陸地的影子,船員的數量急劇減少。饑寒交迫的船員只能吞噬船艙裏大群的老鼠。老鼠吃光了,他們就咀嚼船帆布來解決饑餓之苦。

1521年3月,他們終於看見了陸地。麥哲倫將此地命名為蘭德羅納斯(意思是強盜),因為當地的土著人見什麽偷什麽。接著,他們繼續西行,越來越接近他們朝思暮想的香料群島。

麥哲倫

陸地再次出現。這是一群孤獨的島嶼。麥哲倫稱為菲律賓群島,這是以他的主人查理五世的兒子菲利普的名字命名的,不過這位菲利普二世在歷史上名聲並不太好,很快被人們遺忘。在菲律賓,麥哲倫一開始受到當地居民友好熱情的接待,可當他準備用大炮強迫當地居民信奉基督教時,遭到了強烈反抗。土著居民殺死了麥哲倫,一同被殺死的還有他手下的幾個艦長和水手。幸存的海員焚毀了殘余的三艘船只中的一艘,然後繼續向西航行。後來,他們最終抵達摩鹿加,即著名的香料群島。同時,他們還發現了婆羅洲(今印尼加裏曼丹島),並到達了蒂多爾島。在這裏,剩余的兩艘船中的一艘由於漏水嚴重,無法繼續航行,只能連船員一起留在當地。唯一幸存的“維多利亞”號在船長塞巴斯蒂安·德爾·卡諾的率領下,開始穿越印度洋,遺憾地與澳大利亞擦肩而過(此地於17世紀初期被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船只發現)。最後,他們歷經千辛萬苦,終於返回了西班牙。

新大陸

這次環球航行是所有航行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次。它耗時3年,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金錢才獲得了成功。這次航行充分地證明了一個事實,即地球確實是圓的,以及哥倫布發現的新土地並不是東印度群島的一部分,而是一個全新的大陸。從那以後,西班牙和葡萄牙就把全部的精力投入開發印度群島及對美洲的貿易之上。為防止這對競爭對手最終以流血沖突的方式解決爭端,教皇亞歷山大六世(唯一登上教皇神聖寶座的異教徒)規定以西經50度子午線為分界線,將世界平分為東、西兩個半球,這就是所謂的1494年的《托爾德西亞分界約定》。根據條約,葡萄牙人擁有在這條經線以東地區建立殖民地的權力,而西班牙人獲得了經線以西地區。這就可以解釋一個事實:整個美洲,除巴西之外的整個南美大陸都是西班牙殖民地,而全部的印度群島及非洲大部分地區都是葡萄牙的殖民地。直到17世紀至18世紀,英國和荷蘭(他們無視教會權威)把它們據為己有。

當哥倫布發現中國和印度的消息傳到中世紀的“股票交易所”,威尼斯的利奧爾托時,引發一場大恐慌。股票和債券的價格狂跌了40%~50%。不久之後,當威尼斯的商人感覺到哥倫布並未真正找到通往中國的海路時,人們才從驚恐中恢復過來。可緊接的達·伽馬與麥哲倫的航行有利證實了,向東由海路航行到印度群島並非不可能。這時,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兩大著名商業中心——威尼斯與熱那亞的統治者們追悔莫及,當初就是他們拒絕聽取哥倫布的建議的,可為時晚矣。令他們發財致富、令他們驕傲無比的地中海現在成了一片內陸海,與東印度群島和中國的陸路貿易已經變得微不足道了,意大利往日的輝煌一去不復返了。大西洋開始成為新的貿易與文明的中心,從那時一直到現在再也沒有發生過變化。

你已經看到,從5000年前尼羅河流域的居民有了文字的歷史以後,文明以多麽奇特的方式在前進啊!從尼羅河流域,文明轉移到美索布達米亞之間的土地,然後是克裏特文明、希臘文明和羅馬文明的興起。接下來地中海這個內陸海變成了全世界的貿易中心,地中海沿岸的城市成為了藝術、科學、哲學及其他知識的發源地。到16世紀,文明再次向西遷移,使得大西洋沿岸的國家又一次成為世界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