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3/10頁)

報告呈到省裏,省委龔書記、關省長、梁副書記、蔔副省長等皆有親自批示,要求轉發全省領導幹部效仿。省裏多家媒體也在第二天刊登專文,予以大力弘揚。

那些發到網絡、微博、QQ群裏的信息,也很快以幾何級數轉發、傳揚,革命老英雄、忠貞於愛情、甘守寂寞晚年、後事不張揚等關鍵詞,成為廣大網友、粉絲們表達個人情緒的道具,順勢就將一位平常老人的因病離世,瞬間搞成了一場規模不小的網絡追悼。也因此,蘇老主席去世的消息,馬上就廣而告之、天下皆曉了。

52

報告送了,告示貼了,蘇老主席的喪事,還是不以老人生前意願與家屬意志為轉移,依然辦得轟轟烈烈。

偌大的靈堂裏,蘇老主席久病的遺體本來就很瘦,現在靜臥在鮮花叢中,又覆蓋著闊大的黨旗,更加顯得弱小。可是,前來追悼、吊唁的人們,顯然較少注意到那具花叢中的遺體了,大家所驚嘆與關注的是靈堂排場之大,布置之豪華,來賓人數之多、档次之高。

靈堂正中,是黃一平撰寫的巨幅挽聯:一生正氣,官品人格得百姓眾口誇贊;兩袖清風,勤政廉潔獲朝野同聲稱頌。橫批是:好人清官。

這副挽聯,原本有幾個不同方案:陽江市政協出了一副,內容主要是歌頌政協的團結統戰政策,不太像是為個人寫的挽聯;陽江文聯某作家寫了一副,裏面太多文言字詞,一般人讀不明白,需要作者本人在現場不停講解,而且一講就得十來分鐘;馮開嶺現任秘書、陽江市府辦副主任也寫了一副,馮開嶺看了一眼就當場否定了。結果,馮開嶺吩咐黃一平,道:“一平啊,這事恐怕還得勞你這個N大歷史系的高材生。”

黃一平聽了,內心不免一陣激動,知道這是老領導對自己的信任,便點頭答應了。挽聯寫成後,黃一平有意顛倒了其中兩個詞的順序,果然被馮開嶺一眼看到,馬上作了糾正與修改,並提醒黃一平送與廖志國定奪。

這副挽聯,並不以完全工整取勝,卻也做到基本對仗,最大的特色是用語平實、貼切、準確,讀來流暢通順、朗朗上口,而且,越琢磨越感覺有味道。黃一平在陪同守靈的時候,幾次看到廖志國、蘇婧婧夫婦對著挽聯,一邊口中默誦一邊熱淚長流。

蘇老主席靈堂裏擺滿了花圈、花籃、挽幛,而且還在源源不斷地湧來。花圈、花籃、挽幛擺放的順序,完全是按照機關大小、職務高低排列,即使機關、職務級別類同者,又依據先上後下、先客後主或者彼此隸屬關系、任職時間,顯得極其有條不紊。黃一平明白,官場中人對這種排位非常講究,當事人往往也很在意,數百上千個單位、人員,萬一排漏、錯、顛了哪怕是一個,就有可能造成不應有的後果。

為此,他悄悄請來陽城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趙瑞星,由他幫忙指導這種排列組合,包括追悼會上需要感謝人員的名單次序。趙瑞星作為多年的老組織部長,又做過幾年老幹部局長,辦理過很多老人喪事,應付這種場面自然得心應手。只要他指定放好的花圈、花籃、挽幛,沒有一個錯了位置,而且,當顯者則顯,該隱者也絕不外露。

最高級別吊唁者,是全國人大某原副委員長、全國政協某原副主席。前者當年曾經在陽江工作過,後者是陽江籍人,都同蘇老主席有不淺交情,分別通過秘書發來唁函、唁電,並囑咐陽江人大、政協代辦花籃。那些遠在京城國家機關或外省、市、區任職、養老的故舊,也以不同方式表達了哀思。

N省委、省府、省人大、省政協等領導機關均送了花圈,省裏所有常委、副省長、人大和政協領導都送了花籃,多數機關部門也都有所表示。按理說,蘇老只是一個地級市的政協主席,且已經離休二十多年,本不當有這種待遇,可是,如此隆重場面卻又包含很多原因:一來哩,蘇老主席是老革命,離休時又是陽江政協主席,還享受著副省級待遇,台面上也說得過去。二來哩,蘇老主席為官多年,尤其又是在陽江這樣官勢旺盛之地,在省裏的老部下很多,不少人執師徒、門生之禮,且徒、生之下又有了孫輩,這些人皆是實權人物。當今官場中人,對死者表達舊誼,其實是向生者展示情義。三來,也是最主要一點,則因為廖志國這個乘龍快婿,畢竟是正執掌陽城一方大權的主官,即使省裏領導及部門官員,多少也應當給些面子。上對下或平級之間套近乎,沒有比喪事更合適的平台了。

省裏梁副書記和蔔副省長,親自來陽江吊唁,也是追悼現場最高職務官員。而且,尤其令人驚訝的是,兩人竟然同車並肩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