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56

黃一平擔任海北縣委書記的任命,終於公示了。事情比預想的來得順利,中途卻又出現了一點預想不到的波折。

此時,省裏人事格局已基本確定:龔書記晉升進京,關省長接任N省省委書記,梁副書記接任N省省長,蔔國傑任西部某省省長。

這之前,陽城市黨代會剛剛勝利召開,廖志國毫無懸念地當選市委書記,常委領導班子做了一些微調:

原市委副書記苗長林,本來正在重回省城與留任陽城副書記間徘徊。沒想到,全省地級市黨代會召開前一個多月,北邊臨海市長因為牽扯到京城一樁經濟大案,突然被中紀委直接“雙規”,很快就轉為刑拘、逮捕了。當時,省裏班子還沒調整,廖志國獲悉情況親赴省城,找到梁副書記、蔔副省長極力為苗長林陳情。經過如此這般一番遊說與運作,終於使苗長林頂了上去。臨海市雖說是個貧困地區,人口與經濟總量無法與陽城相比,可市長畢竟也是主政一方的諸侯,苗長林總算如願以償了。

苗長林空出的市委副書記,由紀委書記何長來兼任。

賈大雄不再擔任組織部長,到人大擔任了黨組副書記、常務副主任,主持人大日常工作。廖志國以市委書記兼任人大主任、黨組書記,一般不過問那邊的瑣碎事務,而原來主持工作的張大龍退了二線。當然,按照賈大雄的年齡,再在原來的位置上幹兩三年也行,但廖志國打心眼裏不喜歡他,其中緣由除了性格上的差異,還有就是廖志國考慮在當年的“三劍客”裏,賈大雄骨頭最軟,屬於那種風吹兩邊倒的角色。廖志國最瞧不上這種風格的人,因此將他請出了常委會。表面上看,如此安排也不違背幹部任用原則。

於樹奎出人意料地接替了賈大雄,升任市委常委、組織部長。這裏面,當然有蔔國傑幫助講話的結果,主要卻是廖志國的意志。廖志國作此安排,主要出於這樣幾個考慮:一來,當年在“三劍客”中,於樹奎雖然沖在最前邊,跳得最厲害,後來因為出租車事件被查,態度、立場卻也轉變得最快,在廖志國面前軟話說得最到位。如此直爽性格、坦蕩作風,恰與廖志國個性頗為相像,故而深得其贊賞。二來,自從出租車事件暴露之後,於樹奎主動向廖志國承認錯誤,卻沒有絲毫委過於他人的意思,更不曾出賣蔔國傑、苗長林等背後靠山。放眼當今官場,這樣的豪俠仗義、忠誠不二之舉已然罕見,更令廖志國深為感佩。加之,此次黨代會前調整人事,於樹奎主動向廖志國提出離開海北,理由是他在那裏任職時間太長,無論他自己還是海北民眾皆有強烈的審美疲勞,不利於事業發展。本來,按照蔔國傑的承諾,於樹奎完全可以在省裏覓個副廳位置,可他主動提出不想離開陽城,表示仍願在廖志國麾下賣力效命,只求平移到市裏安排個閑職。同時,於樹奎還主動向廖志國建議,由黃一平接替海北縣委書記職務,此意又與廖志國高度吻合。

綜上種種因素,廖志國經過仔細斟酌,又征求了黃一平的意見,最終決定用於樹奎替換賈大雄,理由簡單且直接:“像於樹奎這種個性、品行的人,在敵對陣營裏沖鋒陷陣、不管不顧,可一旦調轉了方向為我所用,那也一定是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不像賈大雄那樣的角色,首鼠兩端、瞻前顧後。”

曾經有人建議廖志國,將政法委書記朱玉這樣的老常委拿掉,換些新人上來。可廖志國權衡再三,自忖陽城不過仕途上的一個驛站,只要不損害自身利益,何必惹太多人不快呢?按照廖志國一向的原則,利人利己乃上策,損人利己是中策,損人而不利己則是下策。於是,他授意趙瑞星同省裏聯系了一下,發覺陽城常委平均年齡低於全省均值,而且,宣傳部長馬艷麗、紀委書記何長來以及常務副市長、軍分區政委等幾個常委,都是剛調來陽城一兩年的新人。更主要的是,現在普遍實行領導幹部異地任職,空出一個常委名額,大多是從省級機關下來或是別的地區調來,那些人絕不會將人情賬算在你廖某人身上。

市委班子調整到位,於樹奎接任組織部長後,廖志國決定馬上拿掉趙瑞星,而且態度非常堅決,頗讓黃一平吃驚。

“趙瑞星雖然任職時間不長,在幾個大的事情上出力也不小,可是這種人就像一把雙刃劍,刺向敵人的時候也容易傷及自己。也有些像野生的長江河豚魚,美味卻有毒。過去,因為有‘三劍客’作祟,需要他發揮制約與殺傷作用。現在形勢穩定了,還是將他送遠一點為好,免得日後尾大不掉、遺患無窮。再說,重用了這種人,影響也不好。”廖志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