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3/13頁)

當然,通過此事也又一次證明,在經歷過種種風浪之後,廖志國此際在陽城的根基已然堅如磐石,他想讓自己的秘書做個縣委書記,誰又能拂逆其意呢?

57

黃一平的任職,在省委組織部出現了波折。

省委組織部在審核黃一平簡歷時,發現其缺少必要的基層工作經歷,因此而對其任職資格提出了質疑。

如此,倒是出乎黃一平意料,也超出了廖志國的權力範圍。

按照現行幹部管理體制,縣委書記雖然只是正處職,同地級市機關、部門的同級官員卻有些區別。上邊剛剛說過,縣委書記作為一縣之最高首領,治下人口少說十萬八萬,多則百萬以上,工農商學兵樣樣皆備,農林牧副漁行行俱全,怎麽說也是名正言順的一方諸侯。況且,在當前一元化領導體制下,地方權力基本集中於黨委之手,而黨委之權又往往聚焦於書記一人。像書記這樣的官員,不僅肩負的責任重大,而且其個人素質對一個地區的影響也不容小視。因此,對這部分官員的任免、管理,大多實行省、市共管體制。在有些省份,縣裏黨政正職官員,主要由市委主管、省委組織部門協管,即日常管理與考核基本在市委,任免則需要在省裏報批、備案;有些省份更進一步,實行省、市共管,即幹部的任免、考核由市委與省委組織部門共同負責,聯合操作;還有些省份則又進一步,除了日常管理由市委與省委組織部共管之外,任免事項還需要經過省委常委會討論決定,實際決定權完全歸省。此舉,也更為彰顯出一縣黨政大員的重要。

N省的情況,基本上是第一種情形,即縣委書記的任免主要由市委負責,省委組織部履行審批、備案程序即可。一般情況下,這種程序只是走個過場,很少有遭遇否決的情形。

黃一平的任職,在陽城市一路綠燈,報到省委組織部後,卻遲遲不見下文。本來,黃一平認為,省委組織部主管市縣幹部的年副部長,是馮開嶺的老朋友,對自己的情況也很熟悉,即便不會主動過問、關心,至少也不可能阻攔吧。因此,他壓根兒沒將省裏這一關放在心上。當然啦,黃一平之所以沒有主動聯系年副部長,心裏還有一個顧忌:當初,馮開嶺競爭陽城市長遭到對手舉報,差點牽連了年副部長。自己作為秘書雖然最後做了替罪羊,可畢竟很多事情是主辦與經手人,總感到出了問題難辭其咎,有些無顏面對年副部長。事實上,自從回到市府擔任廖志國秘書,他也就再也沒見過年副部長,更加不談相互聯系了。

省委組織部的信息很快反饋到陽城:在討論黃一平任職事項時,主管市、縣幹部的有關處負責人提出,黃一平是教師出身,長期擔任領導秘書,除了有過短期掛職經歷,並未真正在基層任過主官、實職,不是縣委書記的合適人選。材料報到主管此事的年副部長案頭,既未說行,也沒說不行,就此擱在那裏不動了。這一擱,何時是個期限誰也說不準。為此,廖志國曾親自給省委組織部打過電話,那邊表面很客氣,說是還要再研究一下,實際上仍然不肯放行。

黃一平開始並沒當回事,心想所謂研究一下,也許擱那麽幾天就行了。後來,省裏多個渠道傳來的信息並不令人樂觀,他這才知道,自己要想順利任職海北縣委書記,還是不能輕易跨過那個年副部長。於是,他悄悄驅車南下陽江找到老領導馮開嶺,請求他給年副部長打個電話疏通一下。

馮開嶺似乎早有準備,笑笑說:“這麽大事,就打個電話?你也太天真了。走,我和你跑一趟省城吧!”

黃一平一聽,愣住了,道:“我來得匆忙,也沒有什麽準備,您看……”

馮開嶺一樂,說:“到了我這裏,你就不用操心了,一切由我處理。”

說罷,打開桌邊一只保險箱,暗自在裏面一番摸索,然後取出一只錦盒。

黃一平見狀,知道是在準備帶給年副部長的禮物。

那只錦盒外觀非常精致,一看就有些年代了。馮開嶺打開凝視片刻,似乎是在欣賞,又有點像在猶豫。最後,他還是從錦盒裏取出東西,小心遞到黃一平手上,吩咐道:“弄兩張報紙簡單包一下,千萬不要搞得像真的一樣。”

黃一平接過一看,原來是一方古硯,掂在手裏感覺分量挺沉。他有些疑惑,指著錦盒問:“這個不用了?”

馮開嶺點頭道:“不用了,這個盒子太顯眼了,到時候拿出來了怕人家不方便接受。”

黃一平頓悟其妙。他知道,馮開嶺與年副部長是當年省委黨校的同學,也是多年的好朋友。他們兩人性格都偏於內斂,為人處事也皆務實、內斂,小心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