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新伊甸園 第二節(第2/4頁)

“你做什麽工作?”

“賓館招待……你知道嗎?需要什麽我就做什麽。”凱蒂回答得很含混。

尼柯爾把目光從威加斯移開,自言自語地說:“凱蒂完全迷失了方向,當然,她失去了她的青春期。但是……”尼柯爾又開始慢步走,試圖驅散心中的優郁。

海拔500米到1000米之間的山坡上長滿了已經5米高的粗樹。尼柯爾慢慢爬上最高峰,看著腳下的聖邁克爾,搖搖頭說:“這兒就是證據。聖邁克爾是我們在新伊甸園的失敗,這兒只有貧窮和絕望。”

早在擔任為期一年的臨時長官時,尼柯爾就準確預料到了他們將面臨的問題。聖邁克爾的生活水平不及新伊甸園其它三個區的一半,而在“平塔”號到達後不久這就露出了端倪,多大的諷刺啊!第一批到達的居住者大多選擇住在了東南村,這就是以後的博韋村,這為“尼娜”號的乘客安頓帶來了困難。由於采用了自由選擇居住地的方案,幾乎所有的東方人都選擇居住在漢科村。歐洲人和美國白人、中亞人選中了波西塔洛村或博韋村的西角。墨西哥人、美國黑人和非洲人都朝聖邁克爾村遷移。

當時作為總督的尼柯爾試圖解決這個問題,分配四個居住區的人種比例,以體現居住區是一個團結的整體。開始時,她的建議還可被人接受,特別是人們初來乍到時把她當成了一個“女神”。一年後,事情發生了突變。自由行業產生了貧富分化,居住者中產生了不同的價值觀,人群中出現了溝壑。連那些尼柯爾的崇拜者都認為她的這種居住觀念不切合實際。

尼柯爾的總督任職期滿後,參議院通過了賢治的提議,任命尼柯爾為新伊甸園五位永久法官之一。尼柯爾為捍衛自己提出的混居方案廣為宣傳,她的努力都付之東流,引來人們的非議,使她的公眾形象受到嚴重損傷。尼柯爾認為人們應該打破種族、文化差異和歧視,共同生活在一個完整的環境中,她的反對者認為她的觀點是“不可救藥的幼稚”。

下山前,尼柯爾又看了一眼從聖邁克爾村射出的點點燈光。她轉過身開始朝她家所在的博韋村方向走去。突然,她回想起了地球上瑞士達沃斯鎮的閃閃燈光。那是尼柯爾的最後一次滑雪度假。她和女兒熱娜維耶弗正在達沃斯鎮山上吃晚飯,欣賞著腳下閃爍的燈光。想到多年未見的女兒,尼柯爾的眼淚一下子湧出。“再次表示感謝,賢治。”她喃喃自語,想起了賢治為她從地球上帶來的珍貴照片,“感謝你給我講述你對熱娜維耶弗的采訪。”

尼柯爾邊走邊想著新伊甸園的生活。“現在我們最需要的是勇氣。”她對自己說,“勇氣、價值觀和遠見。”但她的內心很害怕,害怕厄運還等在居住者的前面。“真是太不幸了!”她傷心地想,“理查德、我和孩子們都被排斥在外,盡管我們努力地做每件事,但仍然無法改變什麽。”

理查德又檢查了一遍他的三個愛因斯坦機器人,看看它們是否已經正確拷貝了他在書房電腦裏設置的程序。

出發前,尼柯爾和理查德吻別。

“你是個了不起的人,理查德·沃克菲爾。”她說。

“只有你這麽認為。”他回答,並勉強地笑笑。

“只有我知道這點。”尼柯爾說。停頓了一會兒又繼續說:

“我是認真的,親愛的。我非常感激你所做的一切。我知道……”

“我不能去得太遲了,”理查德打斷她的話,“可以嘗試的方法只剩兩種了。今天如果還不能成功,我們就放棄。”

理查德匆匆趕到博韋車站,搭上了開往帕西塔洛村的火車。三個愛因斯坦機器人緊緊跟在他身後。他們在帕西塔洛站下了車,穿過居住區西南角的村莊。

在那兒,一個人帶著兩個加西亞機器人檢查了他們的身份,然後批準他們穿過居住區出口,進入新伊甸園的戒嚴區。

通過居住區墻面上惟一的出入口前,他們又接受了一次電子檢查。

門打開了,理查德帶著機器人進入了他們居住區以外的拉瑪。

一年半以前,參議院投票通過了開展對人類居住區外的拉瑪的測試工作,當時理查德就感到這種做法不妥。理查德在委員會工作,他向人們回顧了那兒的不同設計程序,擔心居住區的外部環境對人類構成威脅,從而無法保證人類生活區的完整性。人們為維護新伊甸園的領土完整及密封性花費了不少心血和錢財。

測試後人們發現拉瑪的環境與新伊甸園內部環境沒多大區別,這使理查德在居住區內的聲譽和信譽大減。測試發現,新伊甸園外漆黑一片,空氣組成成分和壓力有些微小的、階段性的變化。總的來說,拉瑪的環境與人類居住區的環境很相似,在那兒進行探測的人都不需要穿上太空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