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單一世界?眾多世界?(第3/5頁)

“很有趣,這點我倒不知道。我想,這個事實就是個確切的證據,證明地球生命和銀河其他的生命有基本的差異……這該使你滿意,因為你是從天狼星區來的。”

對於自己這番話,他表現出嘲諷般的得意。接著,他又以親昵的口氣說了一大串獨白:“你可知道,統治這顆行星最大的困難是什麽?是得應付天狼星區普遍存在的、強烈的反地球主義。而地球人呢,則將這種情緒連本帶利奉還。當然,我不是說銀河其他許多地方,都沒有較淡薄的反地球主義,可是沒有一處像天狼星區那麽激烈。”

艾伐丹的反應是激動且不耐煩。“恩尼亞斯大人,我反對這種推論,我絕不比世上任何人更偏狹。我相信人類是單一物種,這是我自己科學信仰的核心,就連地球人也包括在內。事實上,所有的生命基本上都是統一的,生命的基礎一律是鏈狀的核酸分子,以及形成膠體分散系的蛋白質結構。我剛才提到的放射性效應,不僅適用於人類的某一部分,也不僅適用於任何生命的某一部分,而是所有的生命一律適用。因為它的理論基礎,是主宰蛋白質分子的量子力學。這個道理對您,對我,對地球人,對蜘蛛,甚至對細菌都成立。

“您想想看,蛋白質與核酸,也許我根本不必告訴您,分別是氨基酸與核苷酸的龐大而復雜的集合體,當然還有其他特化的化合物。它們組成繁復的三維形樣,不穩定的程度就像陰天的陽光。這種不穩定性正是生命,因為它要永不止息地改變自己的位置,才得以保有自我的形態——就像耍特技的人,將一根長杆頂在鼻尖一樣。

“可是這些神奇的生化分子,首先得由無機物質組合,然後生命方能存在。因此,在最初的時候,太陽輻射出的能量,作用在我們所謂的海洋——那些巨量的溶液中,有機分子的復雜度才會漸漸增加。從甲烷變成甲醛,最後變成糖類和澱粉,這是一條途徑;而從尿素變成核苷酸再變成核酸,又是另一條途徑;此外,從尿素變成氨基酸再變成蛋白質,則是第三條可能的途徑。當然,原子的這些組合與蛻變,全都是一些隨機現象。在某個世界上,這個過程也許需要幾百萬年才能完成,而在另一個世界,也許只需要幾百年的時間。當然,前者的可能性遠大於後者。事實上,最可能的情形,是根本沒有任何結果產生。

“如今,對於所有相關的反應鏈,有機物理化學家都已做出極精確的描述,尤其是其中的能量學,也就是說,每個原子轉移所伴隨的能量變化關系。現在我們幾乎可以百分之百肯定,生命建立過程中的幾個關鍵性步驟,必須在沒有輻射能的情況下才會發生。如果這點令您感到奇怪,行政官,那我只能說,光化學——它專門研究輻射能所引發的化學反應——已經是一門極成熟的科學。在光化學中,有無數非常簡單的反應,在有光子存在的情況下,會朝某個固定方向進行,而在欠缺光子的時候,反應的方向卻剛好相反。

“在普通的世界上,太陽是唯一的輻射能量源,至少是最主要的來源。當烏雲遮日的時候,或者在晚間,碳與氮的化合物便會組合及重組。因為在這些情況下,太陽能的量子不會撞擊在它們身上——像保齡球撞向無數個無限小的球瓶那樣——所以那些反應才有可能發生。

“可是在具有放射性的世界上,不論有沒有太陽,每一滴水中——即使在深夜時分,即使在五英裏深的地底,都迸濺著強力的伽馬射線,會將碳原子踢得飛來飛去——化學家的說法,是使它們活化——迫使某些關鍵反應只能朝某個方向進行,就是絕不會產生生命的方向。”

說到這裏,艾伐丹的酒喝完了。他將空酒杯放回面前的酒櫃上,酒杯立刻被收進特殊隔間中,自動洗凈並完成殺菌手續,準備隨時盛裝下一杯酒。

“再來一杯?”恩尼亞斯問。

“晚餐後再說吧,”艾伐丹道,“現在我已經喝得夠多了。”

恩尼亞斯一面用尖細的手指輕敲座椅扶手,一面說:“聽你這麽講,這個過程的確相當吸引人,但若是一切如你所說,地球上的生命又作何解釋?這些生命又是怎麽發展出來的?”

“啊,您看,連您都開始感到好奇了。不過,我認為,答案其實非常簡單。放射性即使超過阻止生命產生的最低值,也不一定能摧毀業已形成的生命。放射線也許會改變它們,然而,除非強度實在太高,它不會毀滅既有的生命……您想想看,兩者的化學反應並不相同。前者是必須防止簡單分子結合起來,至於後者,則是必須破壞已經形成的復雜分子,這根本是兩碼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