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第3/6頁)

“這是那位阿貝爾森的個人觀點。”溫德姆——馬特森打斷了麗塔的話。他看了一眼身旁的這個女孩。老天,她們只看了一本書,就沒完沒了地高談闊論。

“他認為繼羅斯福之後,1940年當選總統的不是像布裏克那樣的孤立主義者,而是雷克斯福德·特格韋爾。”麗塔光滑的臉上映著來往車輛的燈光,散發出勃勃生機。她眼睛睜得大大的,一邊說一邊比畫。“雷克斯福德·特格韋爾會積極推行羅斯福的反納粹政策。因此,德國就不敢在1941年時貿然幫助日本。如此,他們就不能履行簽訂的條約。你明白嗎?”麗塔在座位上轉過身,用力抓住溫德姆——馬特森的肩膀,說道:“那麽,德國和日本就會輸掉那場戰爭。”

溫德姆——馬特森笑了。

麗塔瞪著他,想從他的臉上看出點什麽來——但即使他有什麽想法,現在也不會表現在臉上,因為他得密切注視來往的車輛。麗塔說:“這一點也不好笑。事情真的會像他說的那樣發展,美國打敗日本。並且——”

“怎麽打敗?”溫德姆——馬特森插話道。

“阿本德森都設計好了。”她停了一會。“這是本小說,”她繼續說道,“裏面自然有不少虛構的場面。我的意思是小說得有娛樂成分,否則大家就沒興趣看。這是一部有人情味的小說。有兩個年輕人,男的在美國軍隊當兵,女的——好啦,不管怎麽說,書中的特格韋爾是個聰明的總統,他看穿了日本人的詭計。”麗塔急切地說:“在這兒談這本書一點問題都沒有,日本人已經同意讓它在太平洋沿岸國出版。我在報紙上看到,許多日本人都在讀。這本書在日本本土廣受歡迎,還引發了很多話題。”

溫德姆——馬特森說:“講給我聽聽,這人是怎麽說珍珠港事件的?”

“特格韋爾總統很聰明,他把所有艦只都開到了海上,因此美國的軍艦完好無損。”

“原來如此。”

“因此,珍珠港事件根本就沒有發生。日本人偷襲珍珠港,摧毀的只是一些小船。”

“書的名字叫‘蝗蟲’什麽來著?”

“《蝗蟲成災》。源自於《聖經》中的一個典故。”

“那麽,日本戰敗了是因為珍珠港事件沒有發生。我告訴你,即便沒有珍珠港事件,日本人也會贏得這場戰爭。”

“在這本書裏,美國艦隊阻止了日本侵占菲律賓和澳大利亞。”

“日本人遲早會占領菲律賓和澳大利亞。他們的艦隊優勢明顯。我太了解日本人了,他們注定會控制太平洋地區。一戰以後,美國就日漸衰微。在那場戰爭中,所有同盟國國家都在士氣和精神上遭到了重創。”

但是麗塔固執地說道:“如果德國沒有占領馬耳他,丘吉爾就不會倒台,他會帶領英國人民取得勝利。”

“怎麽取得勝利?在哪裏取得勝利?”

“在北非——丘吉爾最終會擊敗隆美爾。”

溫德姆——馬特森大笑起來。

“一旦英國人戰勝隆美爾,他們就可以把所有軍隊從北非撤回來,北上經過土耳其,和蘇聯的殘余部隊會合,然後站穩腳跟——在書中,他們在伏爾加河的一座城市阻止了德國向東深入蘇聯的企圖。我們以前從沒聽說過這座城市,但它確實存在,我在地圖上查過了。”

“那座城市叫什麽名字?”

“斯大林格勒。在那裏,英國人扭轉了戰爭局勢。在這本書中,隆美爾沒有和從蘇聯南下的德國軍隊會師,馮·保盧斯率領的德國軍隊,你還記得嗎?所以德國人就不可能繼續推進到中東地區,獲得他們急需的石油,或者像事實發生的那樣,推進到印度。這樣一來,他們也就不可能和日本會師。然後——”

“世上沒有人能戰勝埃爾溫·隆美爾。”溫德姆——馬特森說道,“這個家夥虛構的事件根本不存在,也沒有英雄般的‘斯大林格勒’,任何牽制行動不過都是在拖延最後結果的出現,但不會改變這個結果。跟你說,我見過隆美爾。1948年我在紐約出差的時候見到的。”其實他只見過一個駐美軍政府首長,而且只是在一次招待會上遠遠地瞧了一眼。“那家夥真威武。氣宇軒昂。所以我說的全是有根有據的。”他圓了自己的話。

麗塔說:“隆美爾將軍卸任以後,那個討厭的拉默斯接替了他的職位。從那以後就出現了大屠殺和集中營。”

“這些在隆美爾任職期間就已經存在了。”

“但是——”麗塔做了個手勢,“那不是官方的。或許是黨衛隊惡棍們的行徑,然後……但隆美爾不是那樣的人。他是個老派的普魯士人。他很嚴厲——”

“讓我來告訴你誰在美國做好事,”溫德姆——馬特森說道,“你能指望誰來振興美國經濟。是艾伯特·斯佩爾。不是隆美爾,也不是什麽行業組織。斯佩爾的任命是納粹黨最英明的決定。他讓所有貿易、公司、工廠 ——所有的一切——全都重新運轉,而且是高效運轉。要是我們這兒也像那樣就好了——現在,我們這兒的每個行業都有五班人馬在競爭,真是極大的浪費。沒有什麽比經濟競爭更愚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