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入山和出山(第2/15頁)

他們來到城外那片農田。正如老魯所說,只要一走近這兒,就能感受到一種決絕的求死氣氛,一片無處不在的堅硬的氣場。驕陽如火,一萬多人坐在麥茬地裏,黑鴉鴉地一大片,沒有一絲聲音,沒有一個動作,就像是一片陰森的墳場,景象確實瘆人。多數人已經很虛弱,無法保持坐姿,躺在地上。人群中有少數幾個孩子,有的還是嬰兒,沒有哭鬧的,都軟塌塌地歪在母親懷裏,肯定沒力氣哭了。姬人銳清楚,一萬多人中肯定已經有人打熬不住,有人後悔,但他們仍被“集體意志”魘住。只有想辦法打破這個氣場,他們才會“活”過來,獨立做出新的決定。

只要有一些人退卻,其他人就好辦了。

人群四周架起了幾十口大鍋,鍋裏是五花肉和各種香料。遵照姬的吩咐,肉鍋早已動火,此刻肉湯沸騰著,濃烈的肉香彌漫在人群上空。這對餓了五天的人們來說當然是要命的誘惑,不少人下意識地抽著鼻子,臉上浮出近乎暈眩的表情。但沒人動彈,因為那個氣場還在罩著他們,而這個氣場正是他們自己建立起來的,物理學上說這叫正反饋。姬人銳從手下拿過擴音器,徑直來到人群正中間,講話前他先醞釀一下情緒——把平時的不苟言笑換成滿臉嬉笑——笑著喊:

“大家好!我是杞縣縣長姬人銳,我來問候大家,歡迎你們來到杞縣!”人群沒有反應,只有少數人微微擡頭看看,重又躺下。“我是專程來感謝大家的。為啥感謝?因為你們這次來杞縣,幫我們辦了一件大事。要知道,古杞國的地望原在此地,但後來遷往山東諸城和安邱一帶。那位憂天的杞人如今肯定成寶貝啦,能大大振興旅遊業,可他究竟是河南杞還是山東杞,史書沒記載。為了把他爭過來,我們少不了同山東打一場長期的口水官司。但你們這麽一鬧騰就好了,那位杞人先知鐵板釘釘就是河南杞了!山東人甭想奪走了!所以,我代表杞縣父老謝謝你們!”

因為絕食者中有不少外國人,他先用中文講,再用英語重復一遍。人群周圍散布著的杞縣幹部都有點兒吃驚。姬縣長平素講話沉穩內斂,帶著濃厚的書卷氣,他文學底子厚,講話中常常引經據典,而且順手拈來毫不費力。但他今天的講話——卻相當俗,相當玩世不恭。把憂天的聖人擺在金錢的秤盤上,而且是對一群即將死亡的絕食者說這些,未免殘忍和厚顏。絕食的人群明顯被他激怒,不少人撐起上身,恨恨地看著他。姬人銳對聽眾的反應很滿意——說明自己這段話已經抓住了這群瀕死者的注意力。

“再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杞縣已經決定修一座杞人的巨型雕像,高度要超過蛾眉山大金佛和太湖大金佛!雕像位置就定在現在的人群中心。為了趕上今年的旅遊旺季,今天就要舉行奠基儀式,希望中心地帶的絕食者配合我們,向外挪挪,騰出動土的地方。杞縣謹向你們保證,在場所有獻身者的名字都將刻在雕像基座上,以銘記你們對杞縣的貢獻——當然啦,前提是你們得留下名字。”

他用中英語講完,揮揮手,早就候在外圈的施工隊伍立即進場,來到人群中心,或勸說或強行架著,把中心地帶的絕食者帶到外圍。被架走的絕食者很憤怒,但他們很衰弱,無力抗拒。這麽一鬧騰,那個堅硬的氣場明顯被攪亂了。被架走的人中包括五個男人,其中四個中國人一個外國人,這幾天警方已經大致確定他們是絕食的組織者,是自殺人群的中心。他們被架著離開人群中心,然後被“無意間”分開,安插在不同地方,這樣他們就無法及時商討對策了。

“還有一件小事,很不好意思說的,但我想還是應該告訴你們。”姬人銳笑嘻嘻地說,“我知道諸位身上都沒有證件,但大都帶有相當數量的現金。你們去世後,如何處理這些現金是政府的大難題,因為你們全都拒絕留下家庭地址,沒法子寄還。我想這樣吧,等你們死後,我們把現金搜集起來,全部用於這座雕像的建設。當然,我們絕不是稀罕你們的錢,你們看,四周是香噴噴的燉肉,有大肉,也有給清真教徒準備的羊肉牛肉;也有主食,是兩指厚的香噴噴的大餅。我們希望你們都放棄絕食,高高興興地大吃一頓,然後各回各家。我剛才說的只是萬不得已時才要做的善後。現在請大家表個態,是否同意對這些現金的處理意見?”

他低下頭,征詢絕食者的意見。魯局長在旁邊聽著,手心捏一把冷汗。他知道姬縣長今天是有意扮演醜角,插科打諢,以便破壞絕食現場那種“聖潔”的氣氛。至於他的策略是否有效,馬上就要見分曉了。姬人銳好像突然想起什麽,擡起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