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第2/4頁)

“我聽說的情況也是如此,”她幹巴巴地說,“我在海伯利安上長大的那段時間,情形還沒那麽遭。”她看看四周輕拍木筏的漆黑河水,又望望冰鐘乳,“真不知道他們為什麽特意在路途中加入幾公裏的勞什子冰窟。”

“這點是夠怪。”我說著,朝袖珍指南點點頭,“這上頭說,這段的主要景觀是可能見到北極幻靈。可那些幻靈……至少是我從那些環網獵人嘴裏聽到的……不會在冰上挖地洞,它們生活在地表。”

伊妮婭黑色的雙眼緊盯著我,她聽懂了我的意思。“那就是說,這地方其實並不是洞穴……”

“我想也是。”貝提克說著,指了指頭頂十五厘米上方的冰頂,“那個年代的環境改造運動,只注重於某些低海拔地區,營造出適當的溫度與地面氣壓,這樣一來,以二氧化碳和氧氣為主的大氣,就可以從凍結狀態升華為氣體。”

“他們成功了嗎?”女孩問。

“僅有幾處。”機器人回答道,他又指指周圍的黑暗,“我猜,在特提斯河的遊客會通過這一小段流域的那個年代,這片地應當是露天的。或者說,應當是在用於截存大氣、阻擋外界極為嚴酷氣候的密蔽場保護之下的‘露天’。而那些密蔽場,我想,現在都已經沒了。”

“這麽說,困住我們的,恰恰就是曾供觀光者呼吸的大氣。”我說著,望望窟頂,又低頭看著依然躺在箱子裏的等離子突擊步槍,喃喃道,“不知道有多厚……”

“很可能有幾百米,至少。”貝提克說,“縱深一千米的冰也不足為奇。我想,環境改造區域臨近北部地區,厚度差不多就這麽厚。”

“你對這兒知道得真多。”我說。

“恰恰相反,先生。”他說,“關於天龍星七號的生態、地理以及歷史方面的知識,這已是我知道的全部了。”

“我們可以問通信志。”我說著,朝我的背包點點頭,那裏面放著手環。

我們三人對視了一下。“不要。”伊妮婭說。

“附議。”貝提克說。

“那等會兒再說吧。”我說道。但事實上,就在我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心裏卻想著艙外活動物品櫃裏的東西(當初真該堅持把它們帶來):具有強大加熱功能的危險環境防護服,水中呼吸裝備,哪怕是件太空服也好,我們便不至於在這寒冷的天氣裏,一個個凍得像篩糠似的。

“我正在想,要不要朝洞頂開槍,看能不能打穿,爬到外面去,”我說,“但那樣的話,也有可能會造成塌方,反而大大減少我們逃生的機會。”

貝提克點點頭。他已經戴上了一頂式樣奇特的羊毛帽,兩邊各有一條長長的耳罩。平常看起來瘦瘦的機器人,如今裹上一層一層的衣服,簡直成了個粽子。“照明彈包裏還有些塑料炸彈,安迪密恩先生。”

“對,我也正在想那個。剩下的還夠六七次中型爆破……雖然只有四根雷管。所以,我們可以試著炸一條路出來,往頭頂,或者往斜裏,或者炸掉擋在面前的這堵冰墻,不過只能炸四次。”

瑟瑟發抖的小聖母看著我。“有關爆破的這些本事,你是從哪兒學來的呢,勞爾?海伯利安自衛隊嗎?”

“最開始是,”我說,“但我真正懂得怎麽運用老式塑料炸彈來清除樹樁和圓石,是在為阿弗洛·休謨設計鳥嘴莊園的時候……”我站起身,但馬上意識到這地方實在是太冷了,沒法一直站著不動,手指頭和腳趾頭都凍麻了。“要不試試看原路返回,逆流而上。”我一面說,一面使勁跺腳,不斷屈伸手指。

伊妮婭皺了皺眉。“下一個能通過的遠距傳輸器總是在下遊……”

“確實。”我說,“但上遊也可能會有出去的路。先找個地方暖和暖和,找到出洞的路,稍微歇息一陣子,再研究如何找到下一道傳送門吧。”

伊妮婭點點頭。

“好主意,先生。”機器人一面說,一面走向架在右舷的木篙。

離開前,我重新把前桅調整了一下——把它切掉了一米多,免得它撞上那些低垂的冰鐘乳——在上頭掛了盞提燈,又在筏子的每個角落都掛上一盞,然後我們撐著木筏往上遊去。在嚴寒的薄霧中,燈光折射出微弱的黃色光暈。

河流相當淺——還不到三米深——撐杆一下就捅到了河底,很容易借力。但水流非常強勁,我和貝提克用盡全身力氣讓沉重的木筏逆流而上。伊妮婭從木筏後面拉出一根備用撐杆,站到我身旁,使盡力氣推著,想要移動這小船。身後,飛速流動的黑色河水泛起浪花,打著旋渦朝筏尾撲來。

我們用盡了吃奶的勁,開始的幾分鐘裏,這倒讓我們渾身洋溢著暖意——我甚至都淌出汗來,汗水又在衣服上凝結——但斷斷續續地撐了三十分鐘之後,寒冷又重新包圍了我們,而距離起點處,才逆行了區區一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