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1(第3/13頁)

他們說在其他人想起這個排之前,他們已經在丘吉爾路上花天酒地了整整—個本地年。

這件事我不相信,但這種事的確可能發生。

長期缺乏軍官極大地影響了我在布萊基黑衛士中的任務。所有有記錄可查的陸軍各兵種中,機動步兵中的軍官比例是最低的。

這個比例指的是機動步兵特有的“師級楔”。“師級楔”是軍隊的行話,解釋起來很簡單:如果你有一萬名士兵,參加戰鬥的是多少?有多少只能削削土豆皮、開開卡車、數數墓碑,或是整理整理文件?在機動步兵中,這一萬個人都要參加戰鬥。

在××世紀的大規模戰爭中,有時一萬名戰鬥員便需要七萬名非戰鬥員的支持。

我承認我們需要海軍把我們送到戰鬥地點,然而,即使在一艘輕型巡航運兵船上,機動步兵的人數至少也是海軍艇員的三倍。

我們還需要平民提供後勤及服務,我們中間大約總有10%處於輪流調整之中,有些特別優秀的還輪流去新兵營執教。

至於那些從事文案工作的機動步兵,你會發現他們總是缺胳膊少腿,或是缺些別的東西。比如侯中士和尼爾森上校,這些人拒絕退休,事實上他們的服務也確實必不可少,因為他們解放了身體完好的機動步兵,使他們免於從事只需精神不需完好身體的工作。他們所做的是平民無法勝任的工作,普通只需要技巧和頭腦的工作我們只雇平民就行。平民就像是豆子,需要時大把買來就行。

買不來的是戰鬥精神。

它太稀有了。我們的利用率是百分之百,沒有一點浪費。相對於被保衛的人口來說,機動步兵是歷史上最小的軍隊。你買不來一名機動步兵,也無法征募,更不能強迫他——如果他想走,你甚至不能強留他。他可以在空降前三十秒退出,精神垮掉了,拒絕進入投射艙,這麽做的後果僅僅是他結賬走人並永遠無法投票。

在軍官學校裏我們學過,歷史上有的軍隊像戰艦上的船奴一樣,只有暴力強制才能迫使他們投入戰鬥。機動步兵卻是自由的人,他的動力來自他的內心——自尊、企盼得到戰友的尊重,還有就是為成為他們中的一分子而感到驕傲。這就是士氣,或者叫團隊精神。

我們士氣的根源就是:所有人都要工作,所有人都要戰鬥。機動步兵不會搞暗箱操作來為自己弄到一份容易應付的安全的工作。

這裏沒有這樣的工作。哦,一名機動步兵也可能有自己的小想法。

一個士兵,聰明程度只要能聽懂鬧鐘報時,完全可以列出些理由來,為什麽他就不能去清掃車廂或是管理商店?這是士兵自古以來就有的權利。

但是所有“容易應付的、安全的”工作都由平民承擔。那個想偷懶的士兵在爬進投射艙之前可以百分之百相信,所有人,從將軍到士兵,都在和他一起這麽做。至於地點是在幾光年之外,時間是在不同的一天,或是一個小時後——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所有的人都要參加空降。這就是他進入投射艙的原因,即使他本人意識不到這一點。

一旦偏離這個信條,機動步兵就會四分五裂。把我們團結在一起的是一個信條,它使我們團結在一起,比鋼鐵還要堅強。要保持它的魔力,我們就絕對不能改變這個信條。

正是“所有人都參加戰鬥”這一信條使得機動步兵在軍官如此之少的情況下也能正常運作。

關於這一點,我知道得比我想了解的還要多,因為我在軍事史課上問了個愚蠢的問題,隨後,一份作業便落到我的頭上,讓我查閱大量資料,分析一個理想中的機動步兵師。這個師只存在於紙上,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我的任務是看它需要多少軍官。我用不著考慮配屬的其他兵種的部隊,他們可能不會出現在戰場上,而且他們和機動步兵不同。比如後勤保障和通信部門,裏面有一些特殊人才,比如記憶力超群者、心靈感應者、遙感者。這些人全都是軍官,向他們敬禮我心悅誠服。這些人的價值比我高得多,哪怕我活到兩百歲也無法替代他。再比如K-9部隊,50%都是軍官,但另外一半都是新狗。

上述部隊全都不屬於這個理想中的師的指揮序列,所以我要考慮的只有我們這些猿人,看看領導我們都需要什麽。

這個想像中的師有10,800人,分散在216個排中,每個排都有一個中尉。每三個排構成一個連,需要72個上尉。每四個連構成一個營,需要18個少校或是中校。六個團需要六個上校,可以構成兩到三個旅,每個旅都需要一個少將,再加上一個中將當老總。

加在一起,官兵總人數為11,117人,其中軍官317名。

這支部隊中沒有空缺,一個蘿蔔一個坑,每位軍官都指揮著一隊人馬。軍官占3%。在現實生活中,機動步兵部隊的軍官的確只有這個比例,只不過職位安排略有不同。事實上,很多排是由軍士長指揮的。另外,為了完成必不可少的參謀業務,許多軍官頭上都“戴了不止一頂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