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沉沒 1

4月30日清晨五點十一分,最初的巨大“悲劇性結局”向近畿地方襲來。——這一天,同時又是在世界地震觀察檢測史上,第一次在西太平洋地區記錄下“超大面積震源地震”的日子。這種類型的地震,迄今為止還不為人們所知道。

要在往年的話,直到剛過去的一年之前為止,這一周應該是從4月下旬開始的“黃金周”。連續幾天,到處都會出現很多家庭和成群結隊的朋友們一起出行的景象,熱鬧非凡。然而,今年隨處可見的,卻是因不安和恐懼而臉色蒼白、因挨餓疲勞和睡眠不足而面容憔悴的人群。他們提著行李,背著嬰兒,手牽幼兒,不分白天黑夜地,沒完沒了地向集合地點移動。一般私家車已被禁止,只有小型船舶、火車、公共汽車、卡車以及營業用的出租車,才被允許使用。它們晝夜二十四小時,從居住區的集合地點到港口和機場,進行著連續往返運輸。為了保障在崩潰、毀壞或塌方不斷發生的情況下,道路依然能夠暢通,在各地都配備了推土機。

從4月1日開始的這一個月,近畿地方兩府四縣的三千萬人口中,已經有三百五十萬人從航空渠道和海運渠道撤離到海外了。取代嚴重進水的新機場而重新成為主角的伊丹機場,通過比舉辦世界博覽會之前更瘋狂的突擊施工,終於在4月1日黎明,結束了對因地震受到損害的跑道及地面導航設施的整修,從而達到了能滿足重量為三四百噸的巨型噴氣式飛機起降的要求。

從4月3日開始,被關閉的地方機場的機械師和地勤工作人員,從日本關西緊急集結起來,終於使機場能夠二十四小時工作,一天的起降次數達到五百架次。在遠東美軍運輸部隊的援助下,創下了一個月空運五十萬人的紀錄。

與此相反,海上運輸方面,則由於太平洋海岸一側的沉降和日本海沿岸一側的隆升越發顯著,致使無法使用的碼頭越來越多。在這樣的狀況下,船舶裝載雖然增多,但其業績卻依然低於計劃。大阪港由於此花、大正兩個區完全進水,加之變天碼頭也沉入了海中,所以只能使用安治川、新澱川的上遊和堺市方面的碼頭。在兵庫,除了舊神戶港和摩耶碼頭外,禦影、魚崎、蘆屋方面的碼頭,要麽已經不能使用,要麽就不得不使用浮動碼頭。在和歌山、三重縣的南部,港灣的破壞和損傷特別嚴重,其吞吐量不及原來總量的百分之十。盡管這樣,政府還是全方位地利用長長的海岸線和眾多的河口,甚至還使用自衛隊和美軍登陸用的船艇、礦石搬運用的平底貨船和駁船,來保證船運能晝夜進行。一個月運送一百二十萬人,這一數字,按觀測總部(過去的D—1已被正式改成了這個稱謂)的預測,撤離期限緊張地按十個月來估算的話,首先應該說近畿方面是順利的。當然,近畿撤離計劃總部,打算盡量在5月份再提高效率,並計劃在高峰時一個月撤退五百萬人。另外,近畿總部還接受了承擔岡山縣和德島縣的一部分居民撤離的任務。考慮到6月份的梅雨,將使航空運送量降低,8、9月的台風將造成整個運送力的降低,必須加快速度才能完成計劃。


那一天,4月30日的淩晨,終於等到乘船和乘坐飛機順序的撤離的人們,從半夜開始便源源不斷地向機場、港口集中。還沒輪到自己的人,則聽從官廳的安排,收拾好身邊的衣物和隨身的日常用品,準備隨時都能出發或緊急避難。在此期間,他們在各自突然間顯得荒蕪的住所裏,經常被連續不斷的微型地震吵醒,在不安的淺淺的睡眠中煎熬等待著。

大阪機場周圍,不斷有大型公共汽車和貨車到來,許多人拿著行李默默地走進機場大樓。在機場大樓的入口處前面,搭建了幾個帳篷,它的上面放著寫有乘機號碼的大牌子,人們按照號碼去辦理登機手續。大樓前出現了長長的隊列,警官和職員在那裏維持秩序。大人們面色鐵青,沉默寡言。由於時間還是清早,嬰幼兒都伏在母親背上酣睡,而小孩子們則像要出門去玩兒似的歡蹦亂跳。

在神戶港、摩耶碼頭、禦影、魚崎、蘆屋等已經進水的碼頭,以及澱川、安治川和木津川尻等地,都能看到同樣的情景。日本、美國、澳大利亞、荷蘭、英國、希臘、巴拿馬、利比裏亞、瑞典……各種國籍的客船、貨船、將內部臨時改造過的貨船、礦石船、滿滿裝載著活動房屋的集裝箱船只等,在這些浮動碼頭陸續迎接難民。幾艘船只同時拉響汽笛,船艉噴著螺旋槳帶出的泡沫,慢慢地改變航向穿過紀伊水道。拖船在這些船只間穿行,尖厲的汽笛聲在陰霾的空中回響。

清晨五點過十分,在大阪機場,比利時薩貝納航空公司的波音707飛機,已進入由東南方面著陸的狀態。它已經收起襟翼,放下起落架,經過外線,經過中線,快速降低高度,越來越接近B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