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沉沒的國度 1(第4/4頁)

然而,現在局勢驟變。被稱為首都圈大震災的政治“大難”直面撲來,更有甚者,眼下,這種難以置信的大變動已開始給這個國家的未來蒙上了陰影,假如大變動真的即將發生,那將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政治波瀾。

一個眾多人口、經濟發達、歷史悠久的強大國家將不復存在……世界歷史上有哪個國家遭遇過如此離奇的災難?又有哪個政治家直面破解過這駭人聽聞的巨大難題?

面對這種“決斷”,或許自己力不從心了。……首相繼續搖著白蘭地,呆呆地望著天花板。自己有能力支撐這困難局面嗎?無論如何,至少要著手工作吧,但能否堅持到底呢?這期間,找一個比自己更有能力、更有魄力的人來接替自己也不失為上策呀。

不過,自己熟悉的範圍內有這樣的人物嗎?

想了想,不能馬上想出誰來。只有一個人在腦海中一閃而過。此人是少數派在野黨的領袖,他的勢力正在逐漸擴大。戰爭年代,此人曾被關進監獄,戰後面對組織內部的殘酷鬥爭,他不屈不撓堅持抗爭,承受著來自四面八方的辱罵,建立了牢固的政黨組織。但是,此人有些令人琢磨不透,難以判斷……而且,現在一時還找不到他。首相將白蘭地一飲而盡。事態再進一步擴大,國內開始不穩定的時候,也許會亂世出英雄。在沒有找到更加合適的人選之前,要順利地渡過危機,自己將不得不承擔責任……並不斷地做出殘酷的“決斷”。

想著想著,首相的內心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那就是一點也激發不起來的所謂“英雄”氣概。自己根本就不是什麽“英雄”……也不想成為“英雄”。只是在沒有找到合適人選之前,自己不得不承擔那樣的“重任”而已。眼下,不是說能否幹好的時候。只要比自己更合適的人選一出現,這個接力棒就自然而然地交出去了。但是,在接班人出現之前,“命運”仍然會讓自己肩負起這個重任……就像這個國家的所有政治家都心知肚明的那樣,首相始終還是抱著一種任何事物不是“幹出來”的,而是“順其自然”的信念。政治上的“意志”也好,“努力”也罷,實際上不過是“命運”洪流中的一滴水而已……尤其是面臨人算不如天算的巨大變動的時候,更是如此……

即使如此,每每一想到今後必須應付令人膽戰心驚的巨大恐怖事態,就會心煩意亂,感覺像快要被壓垮似的。勇氣是不可強求的,這是首相的信條。但是,有時為了不使判斷出現偏差,勇氣也是必要的。首相盯著杯子,他想,看來有必要抽出一兩天——哪怕從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擠出一點時間——去一個安靜的地方,盤腿、打坐。也許這樣,才能鎮定自若,看清黑暗的那一邊……是的……也該拜見一下那位老人了……

[39]1827年, 英國植物學家布朗(1773—1858) 用顯微鏡觀察到水中的花粉,發現花粉微粒不停地做不規則運動, 這種運動後來被稱為“布朗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