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薩拉薩星(第3/7頁)

“試過電波通訊了嗎?”有人問。

“試過了,但到現在還沒聯系上。”

“或許不該試的吧?”有人緊張地說。

人群中出現了一陣短暫的靜默。就在這時,瓦德倫鎮長的頭號批評者西蒙斯議長發出了一聲不屑的嗤笑。

“這說法太荒唐了。要知道無論我們做什麽,都會在十分鐘內被對方發現;說真的,他們可能早就知道我們的方位了。”

“我完全贊同議長的意見。”瓦德倫鎮長隨聲附和,抓住了這個難得的機會,“任何一顆殖民星的飛船都必然有薩拉薩星的地圖;這些地圖可能還是幾千年前的,但上面肯定標了登陸原點。”

“但如果——只是假設啊——如果他們是‘異類’呢?”

鎮長長嘆了一聲。她本以為人類在幾百年前就對“異類”的話題感到厭倦了。

“宇宙中沒有什麽‘異類’,”她堅定地說道,“即使有,也不會聰明到能做星際遠航的地步。當然了,話不能說死;但地球已經搜索了一千年,動用了各種能夠想到的工具,還是沒有找到‘異類’。”

“還有一種可能。”有人說道。大家齊刷刷地扭頭望去,見說話的是米蕾莎,她正站在議事廳後排,和布蘭特、庫瑪爾在一起。布蘭特看起來有些惱火的樣子;他愛米蕾莎,但有時候真的希望她別懂這麽多,也希望她的家族沒有在過去五代中掌管档案庫。

“能有什麽可能啊,親愛的?”鎮長問。

這下輪到米蕾莎惱火了,盡管表面上還是相當克制。她不喜歡一個智力平庸的人這麽居高臨下地對自己說話——瓦德倫鎮長智力不高,但絕對精明,或許說“狡猾”更合適。她老是對布蘭特拋媚眼,但這倒絲毫沒能惹惱米蕾莎,只是讓她覺得有趣,甚至讓她對這個老女人產生了一絲同情。

“這可能又是一艘機器播種飛船,和帶著我們祖先的基因來到薩拉薩星的那艘一樣。”

“怎麽可能呢?都過去這麽多年了。”

“怎麽不可能?要知道第一批播種飛船只能加速到光速的百分之一、二。那之後,地球人就一直在改進技術,直到地球毀滅之前還在努力。他們後來建造的播種飛船幾乎比原先快了十倍。只過了一百年左右,最早的那批就被趕超了,也就是說,直到現在,這些早期播種船中還有許多艘仍在路上。布蘭特,你也同意這說法吧?”

米蕾莎總是很注意讓布蘭特也參與討論,只要一有可能,就會讓他覺得討論是由他發起的。她知道他在自己面前感到自卑,她不想加重他的這種感覺。

身為塔納鎮上最聰明的人,她有時候真覺得寂寞。盡管她能通過網絡和三島上六位智力相當的人物溝通,但很少與他們當面交流。即使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通訊技術還是及不上真實的會面。

“這個想法很有意思,”布蘭特說,“你可能是對的。”

布蘭特・法考納不諳歷史,但對於人類殖民薩拉薩星之前的那一系列復雜事件,他還是有著一個技術員的認識。“那麽,要真是又一艘播種船,我們該怎麽辦呢?”他問道,“對它說‘謝謝,今天不行’嗎?”

人群中響起了幾聲緊張的輕笑。西蒙斯議長若有所思地說:“如果必要的話,一艘播種船我們還應付得了。再說,船上的機器人如果發現自己的工作已經有人代勞,應該就會取消計劃吧?”

“是有這個可能,但它們也可能會覺得自己能比同行做得更好。總之,無論這艘飛船是地球發射的、還是某顆殖民星後來研發的,乘在船上的一定都是某種機器人。”

這一點無需多說,人人都知道,載人星際飛行在技術和經費上有著巨大的障礙,就算技術上可行,也完全沒有實施的必要。凡是人能幹的機器人都能幹,而且成本只要千分之一。

有鎮民追問:“別管它是從哪兒來的;問題是我們該怎麽應付它?”

“可能不用我們來應付,”鎮長答道,“大家好像都猜想它會飛往登陸原點,但它為什麽非得去那兒呢?畢竟,去北島更有可能……”

鎮長的觀點以前也出過錯,但從來沒像今天錯得這麽快過。說話之間,塔納鎮的上空發出了隆隆的聲響,這不是遠處的電離層傳來的雷鳴,而是飛行器快速劃過低空時的尖嘯。議事廳裏的眾人爭先恐後地跑到室外,但只有最前頭的人才看了個真切:那是一艘頭部鈍圓、機翼呈三角形的飛船,它一路上遮蔽星光,直沖著目標飛去。而那目標,正是被奉為薩拉薩星和地球之間最後一條紐帶的登陸原點。

瓦德倫鎮長在室內停留片刻,向信息中心作了匯報,接著便走進外面轉悠的人群中間。

“布蘭特,你速度快,開小飛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