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薩拉薩星(第2/7頁)

幾顆亮度較高的恒星已經在空中閃現出來,他們輕而易舉地認出了剛剛爬上棕櫚樹梢的三角座:緊緊相依的三顆恒星,亮度不相伯仲。那個區域曾經闖入過一個外來天體,它比三顆恒星耀眼許多,在星座南端一連閃爍幾個星期。

直到現在,借助威力中等的望遠鏡,人們還是能瞧見闖入者那縮小了的身影。而另有一堆熔渣卻是任何設備都捕捉不到的;它的前身,就是叫做“地球”的行星。

02 微小,且不帶電

在一千多年之後,一位偉大的歷史學家會把公元1901到2000年間的一百年稱作“大發現的世紀”;他還說:二十世紀的人也會同意他的看法,但他們的理由是完全錯誤的。

二十世紀的人會自豪地標榜自己這個時代的科學成就:他們征服了天空,釋放了原子能,發現了生命的基本規律,掀起了電子學和通訊技術的革命,為人工智能奠定了基礎;最驚人的是,他們探索了太陽系,並首次登上了月球。他們的自豪不無道理,但站在後人的角度,那位歷史學家卻確鑿無疑地指出了一個事實:二十世紀還有一項超越一切的創新,它讓其他發明都顯得無關緊要,但在當時只有很少人了解。

就像貝克勒耳實驗室裏那張模糊的感光底片:乍一看那麽無害,那麽遠離俗務,卻在短短五十年後化作了廣島上空一朵蘑菇雲。我們要說的發現,其實也是那項研究的副產品;在它嶄露頭角之際,也像當初的核物理一樣顯得無害。

大自然這位嚴謹的會計師始終在讓賬簿保持收支平衡。物理學家在研究某些核反應時發現,就算考慮到了所有因素,方程裏卻總好像缺了什麽,怎麽也無法配平,這個發現讓他們大惑不解。

就像會計師搶在審計師前頭補足小額現金虧空,物理學家為了配平方程,也不得不虛構了一種新粒子。這種粒子必須具有十分異常的屬性:它不能有質量,也不能攜帶電荷,因而具有超強的穿透性,能不費什麽力氣就穿透一堵數百萬公裏厚的鉛制墻壁。

他們給這幽靈般的粒子取名叫“中微子”——是中子,但沒有質量。要測量這麽個神秘的實體簡直無法辦到,然而在1956年,物理學家卻憑借儀器上的大膽改進,破天荒地取得了幾枚中微子樣本。這不單是實驗的勝利,也是理論家的勝利,因為他們終於把那個不可能配平的方程式配平了。

世界上的大多數人對這個發現毫不知情、漠不關心。然而不知不覺之間,朝向末日的倒計時已經緩緩啟動了。

03 鎮委會

塔納鎮的網絡使用率從來沒有超出過百分之九十五,但是話說回來,這個數字在任何時候都沒低於過百分之八十五。它和薩拉薩星上的多數設備一樣,也是由那些早已逝去的天才設計的,幾乎不可能出現嚴重故障。就算大量零件出了問題,系統也會繼續運行下去,直到有人實在忍不下去動手將它修好為止。

工程師把這個現象稱作“優雅的沒落”,有些玩世不恭的人宣稱,這個說法準確地反映了薩拉薩星人的生活方式。

據主計算機的統計,整個網絡的可用率和往常一樣在百分之九十五附近徘徊。鎮長瓦德倫巴望著這個數字能下降一點兒。在過去半小時內,鎮上的多數居民都向她發出了呼叫,還有至少五十個大人和小孩在議事廳裏轉悠;議事廳裏本來就裝不下那麽多人,更別說讓這些人都坐下了。平時開會的法定最低人數是十二人,但就算要湊滿這個數字的活人出席,有時都需要動用嚴厲的強制措施;剩下的五百六十位居民喜歡待在舒服的家裏作壁上觀,心情好的時候才會投上兩票。

她也接到了幾個鎮子外面來的呼叫,兩個來自省長,一個來自總統辦公室,還有一個來自北島新聞台,他們全都提了那個毫無必要的要求,她也全都給出了相同的簡短答復:當然當然,如有進展一定奉告,另外謝謝您的關注。

瓦德倫鎮長不喜歡刺激,她這個地區行政長官的事業之所以還算不錯,主要就是因為避開了刺激。但有時候刺激不可避免:就算她在09年投了否決票,那場颶風也不會轉向——迄今為止,那都是本世紀最重大的事件。

此時的她正大聲嚷嚷:“都給我安靜點兒!麗娜,別去碰那些貝殼,都是別人費了好大勁才擺好的!再說已經是睡覺時間了!比利!從桌子上下來,馬上!”

鎮上的秩序很快就恢復了,速度快得出人意料。這說明居民們終於急著想聽聽市長的說法了。瓦德倫關掉手腕電話上斷斷續續的“嗶”聲,將呼叫轉接到了信息中心。

“坦率地說,我知道得不比各位多多少。而且在未來幾個小時內,我們也不可能再得到什麽消息。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薩拉薩星上空的確出現了某種飛行器,而且它已經在我們的頭頂返回了——應該說是進入了大氣層。由於薩拉薩星上沒有別的著陸地點,它早晚會回到三島區域。如果對方正在圍繞行星運動,那麽著陸大概會發生在幾小時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