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風雷激蕩 第二十七章 重振旗鼓(第4/8頁)

邵風觀在南城開了一家規模不大的平寧鏢行。這兩個字,一是紀念他當過一陣子封疆大員的東平城,一就是紀念救了他性命的甄以寧吧。他的鏢行裏大多是他的舊部,邵風觀被削職為民後,這些舊部不願再留在軍中,寧可跟隨他,其中就有諸葛方。諸葛方原先是東陽城中軍,官職已然不低,他居然也棄官不做,追隨邵風觀,實在讓我吃了一驚。因為戰亂,路上很不太平,邵風觀這家平寧鏢行倒是生意不錯。

九月七日,蛇人在北寧城下集結了四萬大軍。此時北寧城中也已聚集了六萬士兵,雖然北寧城地處險要,是在兩山夾口處,但人人都認為北寧城最多只能守三個月。我倒不認為屠方會如此不濟,北寧城中的守軍大多是從東平城保留下來的身經百戰的老兵,北寧城地勢險要,後面又能得到補給,城上也已裝備了上百架雷霆弩,只要指揮得當,堅守數年也未可知。只是,戰場上瞬息萬變,天知道會發生什麽樣的變數。

日子在一天天過去。九月十日,蛇人對北寧城發動了第一次攻擊。雖然我不曾目睹,但也聽說蛇人使用了大量攻城車,攻擊有章有法,中規中矩,卻又不像當初攻打高鷲城那樣不要命地強攻了。屠方率軍百計守禦,到了九月十三日,蛇人將外城墻攻破了一個大洞,守軍退入內城。

北寧城的城池是雙層的,內城比外城還要高出一截。由於位於兩山夾口的天險,占了地勢之利,內城比外城更加堅固。而內城因為更窄,也更加易守難攻。蛇人攻破外城後,連續無休無止地強攻了五天,仍然未能攻入內城。

此時,文侯所練成的第一批新軍一萬人終於整裝待發,吳萬齡已升為隨軍參謀,隨隊出發。

這批新軍與以往的軍隊大為不同,是以雷霆弩為主要武器,軍制也發生了變革。過去的軍制相當混亂,十三級軍銜每一級都有數種不同的官職,像同是十一級,有叫百夫長,也有稱哨長,而有些哨長其實又只是什長一級的,而偏將軍、下將軍之類又可以兼任萬夫長或千夫長,出本隊別人便弄不清了。文侯由吳萬齡的上書中看到了這個弊病,因此擬出新軍制,將十三級軍銜汰去冗稱,定為上五、中四、下四三等軍銜。上五等中,第一位的元帥只由太子與二太子擔任,不過二太子手頭已沒有直接指揮的兵團,充其量只是路恭行手上的一萬多人和禁軍。而路恭行這支部隊其實也是帝國外圍駐軍,軍官絕大多數是文侯一系,真正從屬二太子的就只有三軍華而不實的禁軍。元帥以下是上將軍,目前只有文侯一人,副將軍則是十三伯中象褚聞中、屠方,還有駐守海靖省的海靖伯孫琢之。下面則是偏將軍、下將軍三級,這五等軍銜稱為上五銜,而元帥、上將軍、副將軍又被稱為上上之銜。以下依次而下為都統、都尉、校尉、備將四級,這是中級將領,再以下為最基層的下四級軍銜驍騎、百夫長、什長、伍長。這個軍銜制廢除了萬夫長、千夫長兩等軍銜,增加了都尉和校尉兩級,恰好彌補了以前萬夫長和千夫長之間級差太大的弊病,比起以前來職能要清晰得多。

十月三日,畢煒率新軍抵達北寧城,初建功勛,與屠方攜手發起了反擊,將外城重新奪回。這一戰讓帝國上下為之一振,這個戰例也馬上傳到軍校,作為經典戰例向學生們傳授。不過,這一戰其實有些僥幸,因為屠方已頂住了蛇人排山倒海的攻擊,蛇人在外城補給不便,外城與內城之間又太過狹小,攻城器有不少無法使用,本已現出疲態。不過這次反擊也不能不說相當高明,北寧城的守軍近七萬之眾,調度極為嚴整,采用的層疊式進攻,第一波攻擊過後馬上退下,第二波接著攻擊。我曾經數次經過北寧城,知道以七萬人在那個狹窄的內城前後交錯前進是多麽困難,能達到這等調度營運,吳萬齡的功勞不小。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那才是真正高明的用兵之道。這一點,大概只有文侯才能做到吧。路恭行不屬於他這一系,但路恭行智勇皆備,文侯仍然讓他手握兵權,這等胸襟大概連武侯也未必能有。畢煒勇而無謀,屠方老成持重,有路恭行居中調停,每個人都能發揮最大的力量。而吳萬齡只是一個小小的軍校教席,居然也得到破格提拔,源頭只是數月前他的一封上書,這在過去“上品無寒門”的用人時代是不可想象的。即使我對文侯仍然很有看法,仍然不得不佩服他的氣度才能。

武侯雖剛戰死,幸好還有文侯。此戰過後,帝國上下都這麽傳說著。

十月九日,帝君下詔嘉獎有功之臣,路恭行和畢煒都增加了俸祿,由於他們都已是偏將軍,如果升到副將軍的話,那就和那些前輩勛爵平級了,目前這還不可能。吳萬齡因功得封校尉。只有我仍在軍校當一個普通教席,什麽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