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風雷激蕩 第二十七章 重振旗鼓(第6/8頁)

我嘆道:“鄧將軍真是個將才,那位李堯天將軍也是天下無雙的智將。”

鄧滄瀾也一定是將此戰看做決戰了吧,不論是水上還是陸上,只要有一方失利,剩下的必然會遭到倭人的水陸夾擊。如果不是他和李堯天兩人,只怕倭人的反擊就會得手,那時戰勢又將處於不利了。東北戰事能有如此大的進展,文侯一定也舒了口氣。不僅是他,我也舒了口氣。

文侯也嘆道:“不錯,沒想到化外之地竟然有這等出色的人物。倭人被徹底擊潰後,我一定要將這個李堯天調來做滄瀾的副手。”

句羅是個藩國,文侯要調李堯天的話,那也不會是件難事。我也很想見見這個了不起的戰將到底是何等模樣,在我心中,我覺得他該比鄧滄瀾更為出色。

文侯轉而向西北方道:“句羅有滄瀾在,可以放心,只是青月只怕要頂不住狄人了,唉,北寧城不知還能守多久。”

和句羅島上的戰局相反,北寧城日益陷入困境。這已不是個秘密了,蛇人畢竟不同於島夷。屠方、畢煒、路恭行三人雖然善戰,但是蛇人的攻擊一波接一波,要斬殺一個蛇人,平均總要付出三到四個帝國軍的代價。而帝國此時實在太缺少兵員了。而雪上加霜的是,此時西北方的狄人也突然發動了叛亂,將鎮守西北邊陲的青月公牽制住,文侯圖上西北方的那些黑色小旗只怕就是狄人的。

狄人生活在西北沙漠上,以遊牧為生。數百年來一直是邊境大患,大帝一統天下後,為平息邊患,以十二名將中的李思進掛帥西征,連破王廷,將狄人驅到了三千裏外的蠻荒之地,也讓西北邊疆得到了百年安寧。可是隨著帝國國力日衰,狄人又不斷東進,如今重新回到他們原來生活的地方了。由於狄人一直在沙漠上逐水草而居,騎術極精,來去如風,青月公的軍隊只能取守勢,無法如李思進一般進行掃穴犁庭的打擊。狄人的軍隊已有十萬左右,其實力已超出青月公近一倍,幸好他們分裂成五部,號稱“五王並立”,互相之間也時有爭鬥,每一部的實力有限,因此一直接受帝國冊封,維持一個名義上的藩屬。雖然狄人不時仍要前來騷擾,但大體上還算相安無事。我聽文侯這般說,不由大吃一驚,道:“狄人也反了?”

“昨日來的消息。最近狄人五王合盟,十一日發動了一次襲擊,殺入金山堡,擊潰青月公的五千屯邊軍。也許他們還記得當初李思進將軍遠征三千裏,斬首二萬級的輝煌戰績,這次襲擊只是稍出即退,毀掉了屯邊軍五座邊寨便又退回沙漠。若是狄人挾初勝之威,乘勢東進的話,我想青月公便要難辦。”

我心頭不由一寒。這事該是機密了,我也不知道。我道:“大人,小人久處帝都,願重事鞍馬,殺敵報國。”

我現在連軍人都不是,文侯跟我談這些軍機,恐怕也是要用我了。我不禁有些激動,話說得也有點發顫。文侯轉過頭,微微一笑道:“狄人雖然攻勢強悍,不過因利而聚,只是批烏合之眾,只消看他們不曾乘勝東進便知他們翻不起多大的浪來,心腹之患是在這裏。”

他指的是天水省。天水省的白旗有五面之多,紅旗卻只有一面,方才我還不曾注意。我道:“西府軍也遭到蛇人攻擊了?”

文侯點點頭道:“不錯。雖然如今現身的蛇人還不多,但蛇人一定是將天水省當做第二個進攻點的。怪不得在北寧城的攻勢一直不是太強,它們打的主意,其實是三路北進之計啊。”

“三路?還有一路在哪裏?”我不覺有些詫異。從圖上看,天水省到之江省之間,並沒有插著紅旗。事實上,大江中分南北,發源於極西的崇山峻嶺中,也只有中遊的天水省和下遊的之江省可以渡江,其他地方的渡口年久失修,加上水流湍急,蛇人要大批渡江絕非易事。下遊已經失守,蛇人完全可以從那兒一路北上,但事實上卻也沒有這樣的事發生,我本來就在奇怪,但想想蛇人要平定南方諸省本非易事,可能也正在南方各省撲滅當地的抵抗軍,這樣也能理解。蛇人終於在天水省露面,那說明要東西齊進吧,只是還有一路不知在什麽地方。

文侯敲了敲東面的海上道:“就是這兒。”

“什麽!”我大吃了一驚。蛇人難道從海路北上嗎?我從不知道它們會有大船。蛇人雖然會遊泳,但要遊過浩瀚的大海,那是絕無可能。

文侯道:“當初我乍聞這消息,本也不信,但現在想想,這事實在大有可能。南方,還有一個地方有大量的船只啊。”

我看向南方。文侯指的,一定是五羊城。五羊城主因為是事實上的獨立,一直保留著一支兩萬人的軍隊,而他們由於有大量的海外商隊前來,因此軍隊基本上都是水軍,船只也全是些海船。我道:“難道五羊城已被攻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