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風雷激蕩 第二十七章 重振旗鼓(第5/8頁)

十月十三日,赴援句羅島的鄧滄瀾也傳來捷報。自倭人大舉進犯句羅島以來,句羅王節節敗退,三月鄧滄瀾率五千人赴援,由於面對的是一片殘破,倭人跨海來襲,已將句羅水軍盡數擊潰,句羅島三千裏山河淪陷了三分之二。鄧滄瀾與句羅王率殘軍入山抵抗,只能勉強支撐。到九月,工部終於造成了第一批戰船,新軍中的水軍五千增援句羅島,此時倭人在句羅已有近十萬之眾,鄧滄瀾手頭只有不足一萬的帝國軍和僅存三萬余的句羅軍,正當岌岌可危之時,鄧滄瀾大膽行險,提拔了句羅本土青年將領李堯天。李堯天少年時也曾來軍校進修,深諳兵法,以前句羅王一味迷信帝國軍將領,對本土將領極不重視,但在李堯天向鄧滄瀾上書後,鄧滄瀾大為贊賞,嘆為天下奇才,立刻撥五千水軍給李堯天,兩人聯袂於十月一日率船隊從句羅西南港口出發,海上行軍八百裏,趁夜色向倭人的水寨發動奇襲。此時倭人水寨中有駐軍兩萬余人,戰船七百多條,而鄧滄瀾的水軍一共只有不到一萬,戰船五十余艘。當李堯天提出這個奇襲計劃時,句羅王廷重臣們都大驚失色,斥為“大膽妄為”,覺得那是以卵擊石,但鄧滄瀾力排眾議,大力支持李堯天,甚至兩人聯手出發,那是共存亡、同榮辱之意了。倭人根本沒料到已經是驚弓之鳥的句羅水師居然還敢勞師遠襲,全無防備,這一戰,倭人水寨被連根拔起,兩萬水軍只逃出了七十七人,戰船也只剩了兩艘,鄧滄瀾與李堯天大獲全勝。鄧滄瀾又派李堯天率五千水師截擊倭人海上來的援軍,自己率五千人棄舟登岸,沿途收留流亡,與留在岸上的倭人遊擊。

這個計劃的大膽,與李堯天的遠襲之議不相上下。當我聽到鄧滄瀾傳來的報告時,先是大吃一驚,繼而又暗暗稱絕。鄧滄瀾這人智勇雙全,膽識謀略俱佳,比邵風觀更勝一籌,也怪不得文侯如此器重他,讓他獨擋一面,遠赴句羅。相比較而言,雖然年紀相差不多,我已遠遠落在他們後面了。

今天是十一月四日,又是一個休息日。一早上,我將飛羽牽出來,到野外溜一溜。飛羽的脾氣很是暴躁,不能和別的馬養在一個廄裏,而我又沒資格給它一間單獨的馬廄,所以只能養在我住處的後院。那是個小小的院子,飛羽養在那裏,精神都不太好,我都有些心疼,趁今天天氣好,我帶它到野外跑了一圈。轉了一圈,回到軍校,剛給飛羽喂了些料,一個同事突然在外面道:“楚休紅,你在這兒啊,文侯大人派來的人都找你半天了。”

文侯找我?我怔了怔。甄以寧死後,文侯再不曾召見我,好像把我這人也忘掉了。想到邵風觀的事,文侯對我可能也有些遷怒之意,畢竟當初甄以寧也曾在我的前鋒營裏待過幾天,也是在那時受了傷的。現在他叫我,到底有什麽事?

我到了文侯府中,報過名後,我被帶到了文侯的會客廳外,我有些惴惴不安地大聲道:“大人,楚休紅求見。”

“進來。”

也許是我多心,文侯的聲音好像蒼老了一些。我推門進去,只見文侯背著手站在墻邊,看著一張巨大的圖。文侯見我進來,轉過頭道:“楚休紅,你來了。”

我行了一禮道:“大人,不知喚小人來,有何吩咐?”

文侯指了指那張圖道:“你先看看這個。”

那是張“輿地一覽圖”,畫得非常詳細,一些稍高一些的山頭都標出來了,圖上還粘著一些各色的三角小旗。我看了一下,道:“大人,這是戰況圖吧?”

那些三角小旗是用小針刺的,乍看之下雜亂無章,但細細一看,便知道白色的多分布於北面,紅色的多在南面,而藍色則都在東北句羅,黑色的都在西北,小旗最多的是在北寧城的方位,自然表明戰局形勢了。每一面旗大約代表一萬人,因為我見北寧城的白旗有六面之多,紅旗也有四面。

文侯笑了笑道:“你反應倒快。不錯,正是戰況圖,只是要改一改。”

他伸手在東北句羅島上摘下了一面藍旗。現在,句羅島上的白旗和藍旗都已是三面了。我道:“鄧將軍又傳捷報來了?”

文侯道:“正是,今日剛來的羽書,昨日滄瀾獲得大勝。”

昨日早晨,李堯天率五千人在句羅島東南端海上與倭人的兩萬援軍決戰,水戰一日,李堯天在海上發動火攻,大破倭人船隊,殺得海上漂滿浮屍,倭人殘軍只得倉皇退回倭島本土。同時,鄧滄瀾牽著岸上的倭人連續苦戰,因為收留逃散的殘兵,此時他的部隊擴充到了一萬有余。倭人卻因失去海上的補給,句羅島民眾又實行堅壁清野,在追著鄧滄瀾轉了幾個圈後,被拖得筋疲力盡,昨日聽得援軍到來,急忙向海邊進發,準備孤注一擲,水陸夾擊,擊潰留守海上的李堯天軍團,重新打通補給線。沒想到在回師途中被鄧滄瀾在句羅島金持山設伏,以一萬對三萬,一舉擊破,斬首七千。此戰過後,倭人殘軍都已退入城中龜守。昨日水陸兩路都得到大勝,使得倭人的士氣也一定跌到了低谷,到了這時,句羅島的戰事恐怕已經全面扭轉,下面就該是鄧滄瀾率軍大舉反擊了。